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 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由此可见(     
A.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B.文艺传播方式的创新决定文艺创作高度
C.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
D.文艺创作需融通不同资源以实现综合创新
2023-12-21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政治试题
2 . 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中有5部中篇小说:《红骆驼》致敬核工业事业中的无名英雄,《荒野步枪手》以节制明快的语言塑造了当代军人的个性形象,《过往》以其独有的故事张力诠释了人性的美德和宽恕的力量,《荒原上》粗粝有力地展示了青春和生命的新鲜质地,《飞发》通过日常生活史的考证写出了个人命运与香港的精神风貌。这些获奖作品对文艺创作的启示是(     
①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锐意创新
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③坚持文艺思想内涵和艺术表达的有机统一
④追求作品形式创新,彰显独特的艺术气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在城市发展史上,不同时代积累下来的牌坊、院落、街道、老民居等文化遗产构成了城市文明的基本形态。要想让城市文化遗产成为活的文化,可以在保护区内搭建实验性的舞台化互动空间,以“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的方式,激发居民的文化自觉。这种做法(     
①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的文化需求
②有助于把市场需求作为城市文化保护的首要标准
③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④说明呈现方式创新才能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大型原创音乐文化剧《范蠡》,该剧以范蠡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为切入点,讲述了其“三致千金”的故事,展现了“富而行其德”的道商品格与精神。同时创新地注入5G+4K的现代化技术,融合歌曲演绎、角色演绎、舞蹈、全息技术等艺术表达方式,在视觉、听觉、思想性的共同刺激下,激发出观众强烈的共鸣共情。这启示(     
①坚持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文化创新要注重内容形式的创新
③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文化创新必须固守本民族的文化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看惯了篮球职业联赛,你关注过“村BA”吗?这类赛事组织没有那么高端,参赛人员也没有那么好的专业技术,对抗也不够激烈,但氛围感却拉满:篮球场四周完全被热情的观众填满,欢呼与加油声不断。这些“村BA”赛事靠当地乡民自己组织、自愿报名、自发聚集,政府部门进行赛事的审批。“村BA”赛事的兴起(     
①是一个社会经济水平和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提升的反映
②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依靠人民
③是政府部门丰富高品质文化产品,发展文化事业的表现
④有利于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素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虎年伊始,一部聚焦中国百姓五十年生活史的电视剧《人世间》播出后圈粉无数。这部作品从寻常生活里纵览时代潮流,从家庭结构里洞察社会变迁,从人物情感里观照中国人坚忍与担当,用史诗般的磅礴之力书写家国情怀。创作团队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故事宏大又真实具体,让观众看后深受触动。这启示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文艺创作中要(     
①讲好中国故事与中国人的故事,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
③把握时代脉搏,传递崇高的价值追求
④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借鉴有益经验为我所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7 . “在人间烟火中表现出道义和责任,在悲欢离合中表达情感和热烈感。”近段热播电视剧《人世间》以周姓一家三个孩子的命运为主要内容,将爱情、友谊等情感元素融入其中,充满人性诚实与善良,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治愈与美丽,利用真正的力量吸引观众并激励人心。可见(     
①优秀文艺作品有服务社会、教育人民的作用
②创新文化传播的途径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③优秀作品能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④文艺创作要从人民群众的丰富生活中汲取营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祝你踏过千重浪能留在爱人的身旁在妈妈老去的时光听她把儿时慢慢讲……”这首歌伴随着电视剧《人世间》的热播火遍全网。该剧自开播以来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首播创下央视综合频道近五年来电视剧平均收视率新高。

该剧以北方某城一户周姓人家三代人的视角,描绘了十几位平民子弟在近五十年时间里跌宕起伏的人生。剧中呈现的团聚、分别、人生选择等也不再仅仅属于人物个体,而是浸透了时代的痕迹,成为“大时代”变迁下无数平凡百姓的人生“缩影”。

“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宣传海报上的这句话道出了这部戏的真谛。周秉昆重情重义、正直担当,郑娟历经磨难却依然天真无邪,周母李素华性格温婉、勤劳质朴……通过该剧,我们看到了每个小人物都是伟大时代的奋进者。现实生活中,不也正是一个个小人物,书写出了大时代的波澜壮阔吗?


(1)剧情中,是小人物折射着大时代;现实中,是小人物书写大时代。结合材料,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的知识,阐明这句话中所体现的小人物与大时代之间的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该剧的成功对文化发展的启示。
9 . “文艺抗疫”创作有专业门槛,艺术性便是构成专业门槛的重要元素。对于那些艺术性不高、水平拙劣,甚至有意扭曲、丑化一线医务人员形象等的低俗、庸俗、恶俗创作,理应及时严厉批评,这也是文艺评论家的本分所在。这是基于(   
①文化创新应能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②文化创作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③文化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
④文化创作应该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2-01-2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10 .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要内容。2013年, 苏州被命名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并积极探索一条“覆盖城乡、普惠均等、实用高效、群众满意、引领全国、接轨国际”的公共文化服务路径。以下为苏州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案例。苏州高新区“浒墅人家”乐居中心是苏州市构建“8+X"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一个缩影。“8”是标准化的硬件基础配置,“X”呈现的是地方特色,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可能是村史馆、非遗展示馆或者评弹书场,叠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公共文化配送是苏州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品牌,通地基层“菜单式”点选、项目“订单式”配送形式,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汇聚优质产品和资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政府端菜”向“群众点单”转变,从“大水慢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更好实现供需对接、精准惠民。张家港市文化馆已成立沙洲琴社古琴分馆、江帆小学阮族分馆、柒壹工坊文创分馆等7家专题性、特色化社会分馆。紧扣时代脉搏,根植于生活,最早的雏形和需求均来自生活,让群众文化充满生命力。


参考上述案例,就“如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撰写一份建议书。
2022-01-2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末学业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