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2023年,一批优质电视节目火爆荧屏,《2023中国诗词大会》、《古韵新声》、《锵锵行天下第三季》、《诗画中国》、《经典永流传正青春》等节目,在新理念、新技术加持下,凸显传统文化悠长底蕴,用文化精品让观众与先贤之间实现沟通与互联,由此可见(     
①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因继承而丰富多彩
②文艺工作者作为文化发展的主体要不断创新,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文艺创新要坚定中华文化立场,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④文艺创作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0-08更新 | 916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政治试题
2 . 在以“例谈文化创新”为主题的学习探究活动中,某同学以登上热搜的央视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来说明:《只此青绿》灵感源于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编导团队前期深入采风,收集观众的意见反馈,通过一系列颇具禅意和丰富想象力的情景动作,展现千里江山,唤醒了观众心里的传统文化基因。对该同学的发言要点,以下其他同学点评正确的是(     
①甲同学:编导团队深入采风,立足实践进行文化创新,符合主题
②乙同学:收集观众的意见反馈,坚持人民创新主体地位,符合主题
③丙同学:唤醒观众传统文化基因,没有注入时代精神,不符合主题
④丁同学:以情景动作代替绘画情景,没有以继承为基础,不符合主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6-04更新 | 17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届高考三模考试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2020-04-15更新 | 569次组卷 | 3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考试(二)政治文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烟雨画舫、亭台楼榭、琵琶纸伞,这些风物被视为江浙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和审美,植根于我国江浙一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厚的经济基础,经过千百年的淬炼和升华,生成为一种独特的地域品格。她优雅灵动、崇文尚德、务实进取、开放包容……

从历代先贤名士到当代富有家国情怀的改革者、创业者以及无数劳动者,他们用智慧、雄心和创造成就了这片土地的富庶,也让这方文化熠熠生辉。


有人认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区域文化的繁荣。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评析该观点。
2021-09-28更新 | 234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国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便捷、更“对味”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这反映出(     
①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②文化工作者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③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人民服务                  
④文化发展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 . 山东胶南人过年贴年画的习惯非常久远,相传了不知多少世代。早年的年画内容喜庆,构图饱满,色彩鲜艳,贴年画渲染出年节的热烈气氛,表达主人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愿望。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伴随生活空间改变和生活方式变迁,山东胶南年画剪纸的功能和形式发生变化,形成以社区文化为中心的新型传播体系。胶南年画剪纸创作经历了从民俗题材向装饰题材再到现实题材的创作转变。具有宣传教育功能的现实题材年画剪纸,通过宣传栏、广告牌等公共媒体进入大众视野,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介,创作者借助各种渠道互相学习,交流更加多样化,创作上体现多元审美趋向。伴随旅游业发展,适应不同生活场景,年画剪纸的题材类型等更加丰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年画艺术为什么能够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走进社区。
2021-01-11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3月学科素养测试政治试题
7 . 习近平指出,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这要求(       
①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②文艺创作要立足实践从生活中发掘艺术价值
③文艺创作要以反映国家民族命运为根本目的
④文艺工作者要融通不同资源以实现综合创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4亿中国人同舟共济、众志成城,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斗争,一大批抗疫主题的优秀文艺作品也随之诞生。纪录片《英雄之城》、电视剧《在一起》、话剧《战“疫”2020》、中国画《众志成城战疫情》、雕塑《冬去春来》等众多作品全景式、高质量呈现了举国同心、共克时艰的抗疫图景。社会公众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疫情对日常生活点滴的影响,如武汉小哥拍摄的《武汉日记2020》、弥漫人间烟火气的《温暖的一餐》……他们用色彩、文字、视频传递着自己的情感。在人类共同应对困境的行动中,艺术的不缺席给人们带来情感慰藉,转化为激发信心、凝聚人心的强大力量。


在人类共同应对困境的行动中,艺术不会缺席。结合材料,试从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创新等视角对此加以说明。
9 . 经历了数千年的古籍很是脆弱,经不起翻阅等直接接触,绝大多数都存放在库里,连专业研究者都很难看到。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出现,才让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古籍数字化(       
①立足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文化创新
②借助现代科技,使文化传播发展突破时空局限
③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使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
④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
A.①②B.①③C.2②④D.③④
2020·浙江·一模
10 . 《这就是中国》作为首个“演讲+真人秀”形式的政论节目,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中国制度,中国理论和中国道路,自开播以来引起强烈反响。这启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④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9-18更新 | 12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