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四大名绣之一“苏绣”始于春秋时期,其绣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苏绣集苏州文化之大成,没有桑基、织造就不会有苏绣,没有秀美山水的孕育,也就不会成就今天的苏绣。这表明
①苏绣文化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②苏绣文化博大精深,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③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苏绣文化发展的源泉
④地理环境决定了苏绣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乌兰牧骑,蒙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是活跃在草原农舍和蒙古包之间的文艺团队,1957年诞生在内蒙古大草原。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一代代队员“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乌兰牧骑为人民服务的红色初心、立足民族文化的鲜明个性和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宝贵品质穿越了60年的时光,仍熠熠生辉。乌兰牧骑精神启示我们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②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③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继承传统、锐意创新
④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中国金唱片奖获得者单秀荣,她原唱的《雁南飞》,20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大江南北,成为那个时代的标签之一。面对流行歌曲的时尚潮流,她没有迎合,而是一头扎进黄土地,探寻民歌原始的魅力,搜集整理录制了500多首歌曲。材料表明(       
A.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流行文化
B.文化创新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创作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
D.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4 . 2020年2月20日,敦煌研究院“云游敦煌”官方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民众通过该程序足不出户便可畅享敦煌艺术之美,还能定制专属个性呈现内容,在体验互动中获得知识,随时随地拥有一个“触手可及”的线上敦煌石窟。这表明(        
①现代科技规定了敦煌壁画的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
②科技进步大大提高了敦煌壁画生产的劳动生产率
③顺应时代变化的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④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文化创新的应有目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国有律法,民有乡规。”千百年来,乡规民约在中国的乡村治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比如,基于“一碗水端平”的朴素公平观,乡规民约在婚丧嫁娶、分家析产、孝道敬老等事务中积累了一整套调整和解决纠纷的规则,并且在私人生活领域弥补了法律的不足,为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出于“法不外乎人情”,渗透着儒家伦理的乡规民约又有过分强调自治而漠视国家法律权威、倡导息讼厌讼而忽视人们法治信仰的培育和形成、重男轻女的性别歧视等消极因素。乡规民约植根于特定乡土社会,大多为乡民自发共议、同定、共立,与法律的强制性约束不同,乡规民约所倡导的“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等基本价值观念是乡村社会普遍认同的,并形成道德、舆论等制约机制,人们大多能自发遵从。当下,中国乡村正发生着巨大的变迁。传统乡规民约的当代形式——村规民约该如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已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1)有人认为:“在现代法治背景下,乡村治理不宜再提倡乡规民约的作用。”结合材料并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实现传统乡规民约的当代转化。
(3)某村外出务工的村民较多,留守的以孩子和老人居多。针对这一情况,为该村拟定两条恰当的村规民约。
2020-07-1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二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文综政治试题(五)
6 . 一支笔、一把刀、一张牛皮、几种颜料,伏案一番精工细雕后,一位绝世美人便跃然形成,这就是中国的皮影艺术。艺术大师陈玉玲改变传统皮影雕刻人物面部呆板和千篇一律的风格,结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大胆创造出更加鲜活的人物造型,深受观众喜爱。这表明(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能推动皮影艺术的创新
②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推动了文化产品创新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使皮影艺术焕发活力
④文化创新要适应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果。《诗经》《论语》《塔木德》《一千零一夜》《聚俱吠陀》《源氏物话》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木等发明……既独树一帜、各领风骚,又和谐共生、交相辉映,记录了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①文化的多样性来自社会生产生活的丰富性
②历史积淀的厚度是衡量文化先进程度的尺度
③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规定了文明发展的进程和趋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7-08更新 | 9470次组卷 | 99卷引用:江西省奉新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部为庆祝我们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拍摄的一部电影。在热闹喜庆的国庆节上映意义重大,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部纪录片,记录我们中国发展和进步的70年。“我和我的祖国,像海和浪花一朵……”旋律一响起,观众潸然泪下。打动人心的,永远是真实反映生活的作品。据此可知,该影片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①拓宽了影视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渠道       
②立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实践
③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化的力量          
④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云南省龙陵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该县积极推进农业与文化有效对接,以农耕文化和抗战文化为载体,突出抗战文化品牌,着力打造以松山为重点的抗战遗址群。农家乐餐馆推出松山抗战系列菜肴,‘子高地’荷包蛋、‘马鞍山’砂仁鸡等,都是本地农家菜。一道菜就是一个抗战文化符号,让人在潜移默化中记住历史,勿忘国耻。深挖民族民间文化、依托剪纸、刺绣、染织、篾编四大文化板块,擦亮“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名片。着力培植文化产业,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起了剪纸、刺绣、染织、傣味饮食等家庭作坊30多个。举办“稻花鱼节”、“山歌节”、“泼水节”等一系列活动。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融合“文旅农”要素,唱响乡村振兴的“田园交响曲”。为了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解决群众文化需求,建设文化广场,积极谋划文化大舞台、纵深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配置了农家书屋,配置图书和报刊等,群众一有时间就到农家书屋学习了解关于种养殖专业知识和致富技能,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向群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加油站”,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让文化扶贫成为精准扶贫的加速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云南省文化扶贫的措施对贫困地区文化扶贫的启示。
10 . 2019暑期强档推出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颠覆以往传统的哪吒形象,打破偏见打造全新“高燃”哪吒,逆天改命引观众共鸣;影片中父母对哪吒的教育方式,更贴近当代的教育观。自上映以来,票房已突破47亿元。该片上座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坚持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
②呈现的时代价值和教育理念契合观众的心理
③选取的传统文化凝聚了国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内容和形式的颠覆式创新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