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新年贺词中提到,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一幕幕舍生取义、守望相助的场景感人至深,英雄的事迹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每当辞旧迎新,总会念及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浩然之气,倍增前行信心。这说明(     
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熔铸在各族儿女的价值实现中
②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照亮国人
③我们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
④一个个英雄是文化发展的主体,要讴歌英雄的伟大实践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 . 某地连续三年举办“百戏盛典”活动,让全国现存的“卫调花鼓戏”“蓝关戏”等348个剧种一一亮相,推动了传统剧种守正创新,融入现代,获得重生,并成为文化惠民的品牌活动。这表明(     
①文化守正创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②海纳百川是文化守正创新的应有胸怀
③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④文化创新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4-14更新 | 146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政治试题
3 .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唱出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使人仿佛看到祖国江河帆影漂移、田野稻浪飘香的美丽景色。由此可知(       
①优秀的文艺作品源于作者的拳拳爱国之情
②优秀的音乐作品能提升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
③人们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
④文艺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5-0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施行。

民法典的编纂中汲取了《唐律疏议·名例》中“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的思想,注重发挥道德教化在培育民法文化、滋养民法精神、增进社会文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将保护民事权利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回应人民的法治需求。

我国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删除了已经不符合当代要求的陈旧法条,新增了符合时代和人民需求的部分;规范了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公民树立契约精神、规则意识,也为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中国经验、贡献出中国智慧。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民法典的编纂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谈谈对我国民法典编纂的认识。
(3)作为中学生请你为民法典的实施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2021-05-04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回顾历史,20世纪50年代末开发北大大荒时,面对广袤而肥沃的黑土地,人们发出了“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的赞叹。如今,东北黑土地上产出的粮食总产量和商品粮分别占全国的1/4和1/3,足见黑土地作为粮食生产战略资源的重要价值。同时也要看到,几十年来的高产稳产,不可避免会对黑土地肥力速成一定遗支,出现土壤有机质下降等问题。以前拼面积、比产量,现在拼绿色比质量,粮食生产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如今,随着农民土地保护意识的增强,“保护性耕作”正在黑土地上悄然兴起。例如,利用现代耕作技术让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能够有效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肥力和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数据显示,全秸秆覆盖免耕5年后,土壤有机质能增加20%左右。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察看黑土地实验样品和玉米优良品种展示,了解农业科技研发利用、黑土地保护情况。习近平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这一关于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指示再次表明,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守好基本田。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原理,说明农民土地保护意识的增强对黑土地保护的作用。
(2)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运用《文化生活》中创新的知识加以分析。
(3)请就如何让耕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更好发挥基础支撑作用提两条合理建议。
6 . 乌兰牧骑,蒙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是活跃在草原农舍和蒙古包之间的文艺团队,1957年诞生在内蒙古大草原。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一代代队员“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乌兰牧骑为人民服务的红色初心、立足民族文化的鲜明个性和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宝贵品质穿越了60年的时光,仍熠熠生辉。乌兰牧骑精神启示我们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②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③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继承传统、锐意创新
④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国有律法,民有乡规。”千百年来,乡规民约在中国的乡村治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比如,基于“一碗水端平”的朴素公平观,乡规民约在婚丧嫁娶、分家析产、孝道敬老等事务中积累了一整套调整和解决纠纷的规则,并且在私人生活领域弥补了法律的不足,为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出于“法不外乎人情”,渗透着儒家伦理的乡规民约又有过分强调自治而漠视国家法律权威、倡导息讼厌讼而忽视人们法治信仰的培育和形成、重男轻女的性别歧视等消极因素。乡规民约植根于特定乡土社会,大多为乡民自发共议、同定、共立,与法律的强制性约束不同,乡规民约所倡导的“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等基本价值观念是乡村社会普遍认同的,并形成道德、舆论等制约机制,人们大多能自发遵从。当下,中国乡村正发生着巨大的变迁。传统乡规民约的当代形式——村规民约该如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已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1)有人认为:“在现代法治背景下,乡村治理不宜再提倡乡规民约的作用。”结合材料并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实现传统乡规民约的当代转化。
(3)某村外出务工的村民较多,留守的以孩子和老人居多。针对这一情况,为该村拟定两条恰当的村规民约。
2020-07-1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二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文综政治试题(五)
8 . 《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部为庆祝我们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拍摄的一部电影。在热闹喜庆的国庆节上映意义重大,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部纪录片,记录我们中国发展和进步的70年。“我和我的祖国,像海和浪花一朵……”旋律一响起,观众潸然泪下。打动人心的,永远是真实反映生活的作品。据此可知,该影片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①拓宽了影视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渠道       
②立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实践
③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化的力量          
④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2月3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8年十大流行语,命运共同体、锦鲤、店小二、教科书式、官宣、确认过眼神、退群、佛系、巨婴、杠精入选。

【材料一】据悉,十大流行语的评选,除了要考虑流行程度、语言学价值外,主要基于社会学价值这一原则。

《咬文嚼字》主编指出,“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从流行语中可以窥见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紧扣时代特征,正确反映民情民意,弘扬积极健康的社会价值观,是我们评选年度流行语坚持的社会学原则。我们评十大流行语,是向社会推广这些词,所以也希望输出正确的价值观。”

从社会学价值来看,“退群”的流行,说明民众对国际重大事件的关注;“锦鲤”的流行,反映了新时代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巨婴”“杠精”的流行,反映了民众的正确价值观,对负面事件,对不理性行为的反思与批判。

【材料二】锦鲤,本是一种高档观赏鱼,极富观赏价值,深受人们喜爱。2018年国庆期间,支付宝官方微博开展了一个抽奖活动,从转发此条抽奖微博者中抽奖,抽中的人为“中国锦鲤”,吸引300多万次转发。10月7日支付宝揭晓了抽奖结果,幸运的“中国锦鲤”获得了“中国锦鲤全球免单大礼包”。“锦鲤”立马走红,网络上掀起了转发配有“锦鲤转运”“锦鲤祈愿”“锦鲤保佑”“锦鲤还愿”等文字的锦鲤图像的热潮。“锦鲤”于是成为“好运”的象征。后来,随着热度增长,“锦鲤”开始泛指在小概率事件中运气极佳的人。“锦鲤”的走红及其意义的泛化,隐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评选《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基于的社会学价值原则所蕴含的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流行语的产生及广泛传播的原因。
(3)请就中学生如何对待流行语,提出三条建议。
10 . 2018年夏天,一部没有当红明星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电视剧取材于第一代塞罕坝建设者用青春报效祖国的动人事迹,然后把塞罕坝精神以影像的方式固化为民族记忆,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让多少人热血沸腾。这说明文艺工作者必须
①博采众长,重视文化创新
②植根群众,从群众的实践中获得灵感
③继承传统,讲好中国故事
④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019-11-19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江西省二校高三(3月)模拟文综政治试题(临川一中、南昌二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