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中有5部中篇小说:《红骆驼》致敬核工业事业中的无名英雄,《荒野步枪手》以节制明快的语言塑造了当代军人的个性形象,《过往》以其独有的故事张力诠释了人性的美德和宽恕的力量,《荒原上》粗粝有力地展示了青春和生命的新鲜质地,《飞发》通过日常生活史的考证写出了个人命运与香港的精神风貌。这些获奖作品对文艺创作的启示是(     
①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锐意创新
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③坚持文艺思想内涵和艺术表达的有机统一
④追求作品形式创新,彰显独特的艺术气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一则线线阳光从竹子缝隙里洒落的视频刷屏,评论区的网友瞬间变成了“大诗人”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等相思;

湖中景,湖中景,黄粱一梦何时醒;

随风,随风舞,玉珠禁下诉思苦……


这样的场景仿佛让人穿越到千年前的曲水流觞,也让刻在我们基因里的“诗意”在脉动。材料表明(       
①“诗意”里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越性
②诗词歌赋的文化价值并不受社会历史变迁影响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文化成果的享受者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的精神提供栖息之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新年贺词中提到,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一幕幕舍生取义、守望相助的场景感人至深,英雄的事迹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每当辞旧迎新,总会念及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浩然之气,倍增前行信心。这说明(     
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熔铸在各族儿女的价值实现中
②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照亮国人
③我们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
④一个个英雄是文化发展的主体,要讴歌英雄的伟大实践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4 . 今年年初,央视开年大戏《人世间》火了,原著小说作者梁晓声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6年的知青生活中,很多人给予了他无私的帮助,他也帮助过很多人,这些经历使他感受到好人的力量、善的力量,他深信这种善的力量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
①文艺的质量和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
②文艺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讴歌人民
③优秀文艺作品应该反映时代需要,弘扬中国价值
④只有如实反映现实生活,作品才能得到观众认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4-06更新 | 48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电视剧《功勋》讲述的是第一批获得共和国勋章的8位功勋人物的故事。创作人员把功勋人物还原成普通人来拍,忠于他们生而为人的情感,也忠于时代真实的逻辑,该剧播出后,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这部剧集的成功启示艺术创作者要(       
①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②立足于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新需要
③推出更多超越时代背景的优秀作品       
④坚守塑造典型艺术形象的价值追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3-30更新 | 156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6 . 近年来,《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十八洞村》等扶贫题材影片沿用戏剧性和喜剧类型的创作手法,以乡村建设为主题展开叙事的起承转合,同时采用明星化的策略实现了扶贫题材影片由边缘向主流的转变,拓宽了影片的受众群体。由此可见(     
①优秀的文艺作品要善于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②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是优秀文艺创作的重要追求
③加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有利于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④文化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时代特征和时代风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2-1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

20227月,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国内外34家顶级博物馆启动手拉手:共享世界文明之美——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在首站直播《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字里行间看中国》之后接连推出4期展播,吸引了超1630万全球网友在线观看。

为了让文物解读更通俗易懂,导演团队给每一件文物拍摄精美艺术照“OCR小档案运用虚拟动画技术极尽展示文物之美,力求每一期节目均能融合思想+艺术+技术的传播理念为全球现众讲好中国故事。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国家博物馆的直播活动对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启示。
2023-02-1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8 . 热播剧《大考》以安徽某地疫情、洪灾后为高三学生高考保驾护航为背景,彰显全社会在特殊时期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时代精神,是电视剧主题创作的又一次成功实践。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大考》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让百姓站在舞台中央,展现在这场“大考”中普通人的成长,让观众在接地气的故事中产生了共情和共鸣。这表明该剧(     
①倾听时代足音,让观众汲取精神力量,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获得感
②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充分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④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该剧的主创团队坚持化“真”为“美”,真正扎根生活、以现实主义之力直击人物心灵;同时经过艺术化的熔铸与再造,合理设计戏剧冲突,升腾出人物的浪漫主义情怀之美。这说明(     
①现实与艺术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艺术作品以现实生活为源泉,是对其的客观反映
③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创造出符合观众需要的作品
④艺术创作是艺术美学与人民群众生活的有机统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1-11更新 | 11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9 . 古都之脊重振,北京老城复兴。

北京中轴线,是一条长达7.8公里的城市轴线。建筑学家梁思成盛赞它是“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聚焦这条“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北京市从2011年启动了申遗工作。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牵引,大批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文物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强化。


【文物修缮】

近年来,中轴线上百余项文物修复陆续启动。栉风沐雨的古都细节,在时光中渐次闪亮。

从最北端的钟鼓楼向南望,是地安门大街,以及景山公园的寿皇殿、万春亭。景山向南,过故宫、天安门广场后,是京城所有城门中最具规模的正阳门。2020年10月,正阳门箭楼修缮启动,对象包括箭楼城台、浮雕、窗眉、室内木构件油饰、屋面等。修缮中,每一处都坚持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

正阳门箭楼的开放规划中,设计了打卡中轴线、寻找镇水兽、重走正阳桥三个景观,通过引入互联网打卡、互动直播等新兴服务业态,向世界讲好中轴线故事。未来,正阳门箭楼可能打造成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并通过各种互联网玩法吸引众多年轻人到访游览。

【点亮中轴线】

中轴线两侧,北京在功能疏解、古建修缮、街巷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老城保护”替代“旧城改造”,百余项工程陆续启动,古都尽显芳华。

2021年,北京市开始实施“点亮中轴线”项目,北端范围延长至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晚上,从鼓楼向南远眺万春亭,一条璀璨的灯光带向南延伸,照亮了钟鼓楼、旧鼓楼大街和地外大街,仿佛郭沫若先生笔下的“天上的街市”。

【非遗保护】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既包括物质文化形态的中轴线,又包括国家礼仪传统、建造技艺传统、民俗文化传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遗项目“天桥中幡”(民俗杂技)、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民间音乐);北京市级非遗项目大栅栏五斗斋高跷秧歌(民俗舞蹈)、天桥掼跤艺术(传统体育)、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传统技艺)等都是中轴线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内容。这些传统民俗既承载着北京人对中轴线的集体记忆,更反映着北京老城生活的民俗文化以及中国传统建筑技艺。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第三章为“传承利用和公众参与”,鼓励、支持公众参与北京中轴线保护活动。“公众参与”既是近几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所强调的,也是北京中轴线申遗不同于以往申遗项目的突出特点。中轴线上不光有恢弘壮丽的建筑,也有普通百姓的生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相关知识,说明在北京中轴线申遗的过程中有哪些有益的经验。
2023-01-11更新 | 29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练习政治试题(选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文化多元化、开放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博物馆借助数字化手段,让“沉睡”在博物馆里的一件件文物跃然于“大屏”“小屏”。

三星堆博物馆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借助新媒体数字手段,架起了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新桥梁。在《12K微距看国宝》节目中,利用超高清技术近距离展示文物细节,讲述细微之处不为人知的国宝故事;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发布中,一方面面向公众近距离直播考古挖掘现场,另一方面多维度呈现文物发掘过程及其历史文化背景,同时在直播间加强互动营造“沉浸感”,并请专家随时进行专业讲解补充,使文物从历史中“走出来”,在屏幕中“活起来”;河南博物院联合人民日报合作推出的创意视频《古乐新声越千年》,赢得了高达1.1亿次的视频全平台曝光量……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新媒体的出现使博物馆的信息传达摆脱了时空的桎梏,插上了文化传播的“翅膀”。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博物馆是如何使全球观众共享中华文明之美的。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通过新媒体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以“拥抱数字化潮流,讲好文物故事”为题,撰写一篇短文。要求150字以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