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重檐之上的月光,曾照进古人的宫殿;城墙上绵延的灯彩,映出了角楼的瑰丽。今夜,一群博物馆人将我点亮,我在北京的中央,献给团圆的你们,一座壮观的城。”2019年上元之夜,紫禁城“灯光秀”上演(如图)。350盏红灯为9米多高的城墙涂上一抹胭脂,灯光为笔,在金色琉璃瓦上绘出《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动态展现了山河壮丽和市井繁华。请为这则报道确定一个题目,最恰当的是
A.创新文化的时代内容,使传统文化“新”起来
B.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传统文化“走”出去
C.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使传统文化“动”起来
D.贴近百姓的生活实际,使传统文化“沉”下去
2 . 文化综艺节《一本好书》把每期推介的图书用影视化形式呈现,用表演传递文字魅力,“看好剧”、“读好书”,带火观众读书热情。由此可见,文化节目的打造应
①以满足群众对优秀文化的需求为价值导向
②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目的
③把影视传媒作为文化交流的关键途径  
④高度重视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2018年开年的国产剧市场,涌现出《风筝》《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琅琊榜2》等多部口碑上乘的作品,剧组的“良心”创作、演员的精湛表演,让近年来习惯了看“抠图”“替身”表演的现众大呼“洗眼睛”。文艺工作者要想创作出叫好又叫座"的优秀文艺作品需要
①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
②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艺术情怀创造精品
③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④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创造美好,美好需要文化。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丰富的精神食粮不可或缺。

材料一:2017年12月3日,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经播出,深受观众喜爱。该节目整合全国项级文博资源,与丸大国家级博物馆精诚合作,选择了包括故宫博物院的石鼓、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在内的27件入围国宝,融合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开创了“纪录式综艺语态”,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让“文物活起来”。节目总导演于蕾说:“这个节目初衷,就是讲述一个个博物馆里、一件件国家宝藏的前世传奇、夸生故事。所有的信息与感受,都将通过丰富多元的视听手段、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传达给每一位电视观众。”《国家宝藏》将是弘扬民族文化自信浓墨重彩的一笔,将成为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国电视台的扛鼎之作。

材料二:在综艺节目类型同质化严重、观众审美疲劳的大环境下,《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一系列制作精良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带领着观众共享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盛宴,为娱乐味过重的电视节目注入一股“清流”。我国已进入全媒体时代,作为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必须旗帜鲜明地担当起传承优秀文化的责任。每一位媒体人都要自觉以社套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激浊扬清,坚守精神家因,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真正使照耀中华数千年的文明之光在中华大地熠熠生辉、发扬光大。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宝藏》节目的成功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媒体必须旗帜鲜明地担当起传承优秀文化责任的依据。
5 . 文化创造美好,美好需要文化。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丰富的精神食粮不可或缺。
材料 2017年12月3日,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经播出,深受观众喜爱。该节目整合全国顶级文博资源,与九大国家级博物馆精诚合作,选择了包括故宫博物院的石鼓、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在内的27件入围国宝,融合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开创了“纪录式综艺语态”,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让“文物活起来”。节目总导演于蕾说:“这个节目初衷,就是讲述一个个博物馆里、一件件国家宝藏的前世传奇、今生故事。所有的信息与感受,都将通过丰富多元的视听手段、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传达给每一位电视观众。”《国家宝藏》将是弘扬民族文化自信浓墨重彩的一笔,将成为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国电视台的扛鼎之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宝藏》节目的成功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
2018-06-1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5月7日,江苏省暨南京市正式启动“抗战记忆”寻访活动,通过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走进反映抗战主题的纪念馆、纪念地、纪念设施、部队军史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地参观,寻找慰问抗战老战士、老同志、老支前模范和抗战军烈属,重温抗战故事,弘扬抗战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材料二:出身江苏的徐悲鸿一生致力于国画的创新实践,在绘画创作上,坚持写实作风。抗日战争时期,为赞誉中国民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夺取抗日最后胜利的顽强意志,徐悲鸿创作了巨幅水墨画《愚公移山》《奔马图》等。新中国成立后,他为战斗英雄、劳模、民工画像,到山东水利工程工地体验生活,搜集反映新中国建设的素材,描绘新中国建设中的新人。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分析江苏省开展“抗战记忆”寻访活动的意义。
(2)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相关知识,分析徐悲鸿致力于国画创新为什么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3)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题材,为学校开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校园教育活动提出两个建议。
2016-12-12更新 | 4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武汉武昌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世纪50年代,相声由于表演中存在大量低俗内容,遭遇生存危机,侯宝林等人主动对相声进行革新,产生了一系列经典作品,相声得以成为有全国性影响的曲艺形式。80年代刚刚复兴的相声又遭遇电视文化冲击,在马季等人的努力下,突出时代性、群众性,经过十余年发展,相声与电视文化有机融合,迸发勃勃生机,于90年代风靡全国。现如今相声又遇上互联网与移动终端这个庞大变量,面临新的问题。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日新月异,正在重构娱乐文化生态,短视频、社交媒体、影视综艺中,脱口秀、四格漫画等幽默作品层出不穷,这无形中挤压相声的生存空间,人们期待着相声能拿出新作品新风貌,在时代面前做一次洒脱漂亮的转型。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传统相声怎样才能重放异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