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 . 东汉末年,一场大疫后,名医张仲景家族两百余人仅幸存三分之一。张仲景痛定思痛,潜心研究,经数十年含辛茹苦,终于写成不朽之作《伤寒杂病论》,系统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还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流传至今。可见(     
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④我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特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11-22更新 | 224次组卷 | 6卷引用:第26练 我们的中华文化
2 . 四川稻城皮洛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该遗址发现的手斧和薄刃斧,是目前东亚地区形态最典型制作最精美、技术最成熟组合最完备的阿舍利组合,也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术产品。而20世纪40年代“莫维斯线”假说,认为在旧石器时代,该线以西的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先进地区,是以阿舍利手斧为代表能掌握先进工具制造技术的先进文化圈;而位于该线以东的中国等地区,是以制造简单的砍砸器为特征的“文化滞后的边缘地区”。材料表明,考古工作有利于(     
①集中展示民族文化,丰富和深化国人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认知
②展示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增强中华文明的历史信度
③展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彰显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④证实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 . 冬奥村是冬奥会的重要场所和重要遗产。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以四合院理念设计建造,统筹赛时和赛后利用,使冬奥村成为永久设施,赛后转化为人才公寓。北京冬奥村的设计(     
①体现了北京千年古都既古老又现代的独特魅力
②丰富了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绚丽的文化内涵
③说明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注重实用性的特点
④表明了设计者新颖的设计理念是其成功的源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5-2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是桥梁的故乡,也是誉满世界的桥梁大国,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中国的桥文化发展于隋,兴盛于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建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问题,方便通行。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中国既保留着赵州桥、广济桥等历史悠久的古代桥梁,也在不断地建造刷新世界纪录的公路、铁路新桥。如今,在世界十大拱桥、十大梁桥、十大斜拉桥、十大悬索桥中,中国占据了半壁江山或一半以上。中国创造的“最长、最高、最大、最快”纪录,不断刷新和改写着世界桥梁的历史。这些桥梁,不仅让“天堑变通途”,更让“中国桥”成为展示中国形象的品牌,成为惊艳世界、健硕壮观的地标。


结合材料,运用“我们的中华文化”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桥梁技术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因江南河流密布,春秋时期吴、越等国在战争中多以剑为武器,1965年在湖北一座楚墓中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就是其典型代表。该剑主要成分是青铜和锡,外加少量的铅、铁、镍和硫等原材料,剑身的黑色菱形花纹经过硫化处理,寒气逼人、锋利无比,纹饰清晰精美,剑刃的精磨技艺堪比现代精密磨床的制造水平。这佐证了(     
①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②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③我国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区域性特征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无比优越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古代中国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历法关乎“正农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从夏商时起,到采用公元纪年止,历朝重视历法修订,一共颁布过102部历法。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太初历、大明历、戊寅之历、授时历等。可见,我国的传统历法(     
①是中国人民智慧结晶,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
②具有实用性特点,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体现
③为中华民族所通用,是记载中华文明的标志
④是中华民族认识、适应自然所创造的成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创意源于“中华第一灯”-2000多年前的西汉长信宫灯。(见下图)接力火种灯造型轻巧华丽,设计巧妙环保。灯体使用了环保材料再生铝合金,首创双层玻璃结构,保证了火种灯在低温、严寒、大风等自然环境下不会熄灭,打造出既有传统中国韵味,又具现代感的火种灯。这一设计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B.文化交流交融必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
8 . 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提高国民语言能力,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是“语言文字梦”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锁定数字时代的“全民失写症”,央视推出了《汉字听写大会》,唤起了国人跟汉字血脉相连的天然情感,掀起了一股学习汉字的热浪。这说明(     
①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②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影响文化发展与传承
③汉字内涵丰富,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
④有助于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022-03-2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9 .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以城市、村镇等活态遗产为主体和依托,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街区和历史建筑、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有机整体,形成保护传承体系。《意见》将历史建筑纳入到保护传承体系是基于(     )
①历史建筑是一个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是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③历史建筑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
④历史建筑的保护其实就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有《天工开物》今人继往开来

场景:跨越300年时空的对话

地点:超级杂交水稻试验田

人物:宋应星   明代著名科学家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袁:我少年时读过您的《天工开物》,最喜欢里面的农业篇《乃粒》。

宋:我将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的技艺技巧流程编撰成此书!我深入田间研究农业,梦想“五谷丰登,物阜民康”。

袁:“天下富足,禾下乘凉”是我的梦想。如今杂交水稻双季亩产达到1530公斤了。当年您进京赶考半年赶路,如今高铁三个时辰、大飞机一个时辰就深到了。火箭可把月球车载到月亮上了,深潜器可潜入大海万米之深了。

宋:壮哉!妙哉!中华文脉代代相传啊……

----改编自中央电视台《典籍里的中国》之《天工开物》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选取对话中所涉及的某一信息作为主题,续写宋应星的感慨。
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150-200字。
2021-09-27更新 | 2408次组卷 | 7卷引用:2021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思想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