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2 道试题
1 . “天山青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天山青松根连根,民族团结一家亲……”伴随着具有浓郁新疆风格的音乐,各族人民其乐融融生活在一起的和谐画面,一一展现在《民族团结一家亲》MV中。MV一经发布,便被众多媒体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上传、转发,更得到了网友的疯狂点赞。民族团结一家亲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
①各地域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特色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④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1-09-1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政治试题
2 . 2015年11月7日,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实现了跨越66年的历史性握手。习近平在致辞中说: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兄弟”,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是因为(     
①海峡两岸具有完全相同的文化②海峡两岸同胞对祖国统一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③海峡两岸的文化血脉同根同源④海峡两岸同胞对振兴中华民族具有相同认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材料表明(     
①中华民族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祖国统一是爱国主义的永恒主题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09-09更新 | 205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7届河南省息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政治试卷
4 . 德国民歌纯朴、严谨,反映出德国人坚定、稳重的性格。印度尼西亚民歌常常与“热带”自然风光相联系,明朗、飘逸。民歌有着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当自己家乡的民歌响起,其中熟悉的、真挚的乡情乡韵就会唤起人们浓浓的思乡愁。这表明(       
①我们要推动民歌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特定的现实的反映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5 .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力量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华民族精神以团结统一为核心
B.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C.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能迸发强大的力量
D.中华各民族文化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6 . 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包含着56个民族的灿烂文化。(     )
2021-09-01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政治试题
7 . 黄河文明是指以黄河文化为基础而产生的整个文化系统。世界上所有古老文明的起源都与大河有关,如尼罗河之于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之于巴比伦文明,印度河之于古印度文明,黄河文明是以中华民族为主体的大河文明。在上述几种世界古老文明中,唯独黄河文明连绵不断从古到今。这主要得益于黄河文明(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黄河文明特有的品质②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③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④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这体现了(     
①传统戏曲文化深刻影响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②戏曲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③戏曲文化的发展需要不同戏曲之间交流借鉴融合
④坚持文化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特色戏曲文化的重要因素
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
9 . “农”的古字形字状似一个人手持工具在山林草地耕作(如下图)。甲骨文从林,从辰(农具),会农业之意。金文从田,从辰,会以农具耕田之意。小篆承接金文而来。隶变后楷书写作“農”。汉字简化后写作“农”。今天我们书写“农”字会再次感受到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情景,中国人民共同谱写了一部古老悠久的农耕文明史。由此可见(     

①没有汉字就失去了文化根基,无法见证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②中国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③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汉字文化与各国文化一样有其渊源与特点
④中国人民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继承发展了中华文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都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根据材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②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
④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8-12更新 | 156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2019—2020学年高三百千联考文综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