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2022午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图形3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下面还有“BEIJING2022的字样和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

①说明文化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
②既展现中华文化,又体现文化的多样性
③源于设计者的灵感,形象展示活动的活カ
④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 . 2020年6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对习总书记的这一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①法律文化的创新立足于汲取各种有益的文化成果
②新时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决定了民法典的制定
③民法典编纂是一个对传统法律文化先继承后发展的过程
④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具有包容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8-24更新 | 452次组卷 | 25卷引用:福建省莆田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3 . 地名不仅是一个称呼、一个符号,而且是透视华夏文明的一扇窗。“六尺巷”,彰显着和谐礼让的大家风范;“义乌”,延续着“颜乌尽孝”的乡风典故;“崇礼”,体现着崇德向善的品行追求。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地名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具有共性和普遍的规律
②以上地名作为文化载体,孕育了一种地域独特的民风民德
③发掘地名背后的历史、情感和信仰,有助于培育家国情怀
④地名文化都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全面地加以继承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8-24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11-12高二·福建漳州·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华世纪坛序写道:朗朗乾坤,堂堂中华。高龄五千岁,繁衍百亿人。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下列选项中对于中华文化“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①既求同存异又兼收并蓄
②能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各种文化 
③能与其他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和睦相处 
④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自古以来,方言有多少,恐怕无从统计。这些方言,虽然只是在一定的地域内通行,但都具有各自的词汇结构体系和语法结构体系,是本地区经济、社会、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反映,与邻乡或祖籍方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是区域文化群体的鲜活的表层标记。从大的方面来看,中国有吴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等方言体系,彼此之间虽相通,却很难听懂,不利于经济流通、人心相通和政策互通。
1955年,国家开始推广普通话,要求在教育、媒体宣传、法律等一切正式的场合,一定要使用“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60年来,推广普通话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联系材料说明方言所体现的中华文化的特征。
2018-01-3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政治(文)试题
6 . 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材料一: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和她的团队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历经数百次实验,并从《时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另辟蹊径创新引入西医炼药技法,改进青蒿素的提取方法,用低沸点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提取青蒿素后,她带头试服,携药至疟区现场验证治疗效果,迄今全球已有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材料二:《人民日报》载文指出,青蒿素的发现源于中医。但青蒿素最终的成果不属于中医性质,而是完全意义上的西药。青蒿和青蒿素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却代表着近然不同的医学理念。青蒿是中药,代表着中医研究的思路;青蒿素是西药,提示着研究中医的方法。中医和西医各有优点和侧重,屠呦呦的获奖提醒我们,中医和西医需要的是联手。发展中医药,需要充分借鉴和利用世界各国的现代医学成果,为呵护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1)结合材料一说明屠呦呦团队研究疟疾新疗法的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决定认识原理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说明“中医和西医需要的是联手”的合理性。
2016-11-26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南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