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这体现的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       
A.连续性
B.创新性
C.统一性
D.包容性
E.和平性
2024-05-2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4 哲学与文化
2 . (多选)山西云冈石窟、潮州非遗文化作品、甘肃敦煌研究院……,循着文化的足迹,我们深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礼敬,这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亘古绵长、聚力融合
C.自立自强、独善其身D.革故鼎新、辉光日新
3 . 亚运会的赛场外进行着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杭绣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金家虹展示用“一根金”绣成的良渚神人兽面纹图案惊艳了参加外国嘉宾的时候,丝博馆举办的来自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塔吉克斯塔等国的“亚洲纺织技艺对话”活动也给杭州市民带来不少见闻。假如要写一篇通讯稿,下列选项中选择合适的是(     
①观中国风,在精湛的杭绣针法中体味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②品亚洲美,在多样的中外纺织技艺的交织中促进文化交流
③话中国情,在亚运大家庭中自信地讲好中国刺绣的故事
④侃亚洲史,在亚洲各国的纺织技艺中回顾纺织发展轨迹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②④
2023-12-28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一)文综试题
4 .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发展出绿茶等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相关习俗在全国各地广泛流布。中国茶及茶文化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跨越历史和国界,为世界人民所喜爱。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入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此可见(     
①中国茶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媒介
②中国茶文化对人类文明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中国茶文化的价值取决于世界各国的认可程度
④成功入列世界非遗增强了中华茶文化的包容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时至今日,江南文化历经了许多文化融合过程,先是吴文化和越文化的交融,继而是与中原文化的整合。两宋以后,江南文化中的儒释道三教开始互相融合,最后是对西方文明的碰撞、吸纳。这表明江南文化(     
①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
②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
③彼此融合,消除文化差异
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4-29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质量联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6 .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
7 . 兼收并蓄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
2022-04-0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柯桥区2020年7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方向性检测政治试题
2021·浙江·模拟预测
判断题 | 容易(0.94) |
8 .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在于平等对待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做到与之和睦相处。(      )
2021-03-25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浙江省新高考测评卷(第三模拟)
9 .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历史上,风沙、盐碱、内涝肆虐,兰考民生艰难、百姓贫苦。上世纪六十年代,“县委书.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而形成的文明。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葡萄、芝麻等西域文化成果。唐代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明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明末清初,欧洲的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