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7 道试题

1 . FIFA 2022卡塔尔世界杯首款官方授权玉玺世界杯《冠军微宝》,是世界杯历史上首次以中国传统“玉文化”“玺文化”为主创作的世界杯纪念作品。玉玺融合了花丝镶嵌、雕 塑、玉雕、金镶玉、錾刻、珐琅、整金等多项传统工艺,更是将卡塔尔世界杯会徽、吉祥物、大力神杯、32强等官方核心元素一次收全,将中国非遗文化与世界重大体育赛事强势结合,受到了世界各国体育爱好者和收藏界人士的热捧。由此可见(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

②玉玺在国际舞台的展现赋予了中华文化新的内涵

③中华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展现了自身的文化价值

④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文化之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春季出游不用“踏绿”而用“踏青”,中国画在古代被称为“丹青”,“稍见青青色,还从柳上归”“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天青色等烟雨”……中国人对青色的喜爱,挥洒在笔墨之间,凝固在瓷器之中。青色传达给人是柔和、安详、深沉、朴素的色彩感受,彰显出东方审美中含蓄、沉静、典雅的文化特质。由此可见,中华文化(     
A.在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独领风骚
B.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C.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D.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
2022-03-17更新 | 2613次组卷 | 12卷引用:押新高考第11题
2023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3 . 歌曲《罗刹海市》脱胎于《聊斋志异》而又区别于原著,受古典文学影响而富有民间色彩,同时不乏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随着歌曲的广泛传唱,蒲松龄故居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由此可见(     
①包容性赋予中华文化强大的影响力
②要坚持向后看,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③优秀文化对人的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④文化交融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2-16更新 | 94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九师联盟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中)文科综合政治试题(五)
4 . 400多年前,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到中国,开启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新篇章。他与我国明代科学家李之藻结合西方科学和中国实际,创作的一幅用中文标注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先例,在中国地图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的文化特色构成世界文化
③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世界各国的文化日益趋同
④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壬寅虎年,两岸民众在春节期间热烈互动,通过线上线下贺新春、话亲情、赏花灯、吃汤圆、盼团圆,在网络视频上频频“刷屏”,将“穿越海峡的新春祝福”推向高潮。可见(     
①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和睦之魂
④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目前所知“中国”二字最早见于西周早期青铜酒器何尊的铭文“宅兹中国”, 意为在天下的中央地区建都。 甲骨文中“中”字代表一面旗帜迎风飘扬在部落中央,“国”字的左半边是城邦的聚集,右边是兵器戈,意为拿起武器保卫家国。如今, “中国”所蕴含的意义从简单的地理坐标演变成一部鲜活的民族发展史。这一演变(     

①佐证了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强大连续性
②诠释了文化具有多样性,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呈现
③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凝聚着人民的实践智慧
④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邮票采用连票形式,第一图集中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医护人员、科研工作者、社区工作者、人民警察、志愿者等群体形象,第二图以医务工作者形象为主体,“众”字将两枚邮票紧密连接。邮票的设计(       

①在方寸之间记录了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历程,讲述了中国故事
②描绘了中华儿女逆行出征的场景,彰显了英勇无畏的奉献精神
③凝聚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④是重大现实事件在设计者头脑中的客观映象,体现了物质的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9-28更新 | 3619次组卷 | 30卷引用: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00题
8 . 当芭蕾舞遇上中国民族舞、在舞台上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近期,国家大剧院舞台上演了一场“苗味”芭蕾。芭蕾舞蹈《花一样开放》讲述了乡村志愿者在苗乡的扶贫故事,巧妙地将苗族舞蹈表现手法与芭蕾相结合,给人带来全新艺术感受。这充分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一切文艺作品创作源泉
③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熔铸了中华文化
④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现代化,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流血牺牲追求的夙愿。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天下为公、民为邦本、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些内嵌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流淌在中国人血脉之中的文化基因,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之基。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文明交流互鉴,坚持互利共赢、开放合作,拒绝零和博弈,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代表了人类不同文明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的最大公约数,为世界各国携手开创人类美好未来提供了价值导向。

从过去几亿人愁吃缺穿,到14亿多人全面小康;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几十美元,到现在突破1.2万美元;从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严格公正司法,到文化强国建设……“一个也不能少”的誓言,书写在亿万人民的生活巨变里;“大家一起走”的足迹,镌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为人类文明谱系贡献了新样态,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方案。


(1)我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天然禀赋。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分析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相关知识,说明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价值追求。
(3)请你就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10 . 中华文明对待外来文明从来不是以邻为壑而是以邻为友,不是对立对抗而是交流互鉴。从先秦时期青铜器上的异域元素,到汉唐时期在丝绸之路沿线流行的胡乐胡舞,再到宋元时期跨海而来的番客番舶,这些外来文化不断融入中华文明之中,成为中华文明不断发展壮大并赓续至今的重要源泉。材料表明(       
①要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②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③中华文明具有开放包容的内在特质
④要尊重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