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从理念到共识,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讲求“民胞物与”“天下为公”。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薪火相传,并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在丝路精神的指引下,从意大利瓦多集装箱码头开港运营到“丝路海运”联盟的组建,从开展跨境医疗合作到国际和区域卫生合作机制的建构……,中国携手“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以开放包容理念超越意识形态分歧和社会制度差异,尊重和支持各国人民对现代化道路与模式的自主选择,创建新的发展环境和空间,在开放包容中共探现代化建设之路,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表示: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国坚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目前累计已有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下,2022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计进出口额达12.54万亿元,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合作区已累计投资3979亿元人民币,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

(1)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推动共建各国共探现代化建设之路,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并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说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是如何体现“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的。
(3)班级举行“弘扬丝路精神,助力一带一路”主题班会,请列举两个发言要点。(要求主旨鲜明,朗朗上口,每个要点在15个字以内。)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中国考古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为主题,分为“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五大专题,重点展示从旧石器时代到近代不同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状况。在“宅兹中国”展区,你会见到被誉为“超级国宝”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全长约70厘米,由2000多片形状各异的细小绿松石片组合而成,龙身曲伏有致,其用工之巨、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在中国早期龙形象文物中是十分罕见的;在“大国一统”展区,历代疆域变化、中国古代都城一脉相承的规划布局等展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和融万方”展区,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文物以及场景模拟,共绘一幅文化多元交汇、文明包容共存的博大画卷……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中国考古博物馆是如何展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的。
(2)中国考古博物馆用考古成果讲好了中华文明故事。请你运用创新思维的知识,对如何传承发展中华文明提出两点建议。要求:主题鲜明,具有创新性、合理性。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北远古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东北古族群进入中原,“不同程度地为中国历史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气,为中华民族族体之熔铸注入了新的血液,为缔造祖国的文明谱写了独特的篇章”。近代以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东北地区形成的一系列优秀精神以其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方,促使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埋头苦干,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意气风发搞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摘编自范恩实《新时期中国学界东北边疆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4 . 议学情境

中国菜复杂多变很神秘,但总有一款符合自己的口味,中国美食让很多西方人心驰神往,在美国一些人还将中餐和大熊猫画上等号,视为是中国的一个象征。这位美国人说,如今中国菜式很多美国老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和大众化的一种享受,很多美国人也会用筷子。

在世界各国都有中国人制造中餐的身影,在一项调查显示,在英国,中餐首次超过了一直一统天下的印度菜,成为英国食客的新宠。在委内瑞拉有中国-委内瑞拉式菜系,在马达加斯加就有中国—马达加斯加式菜系等。从汉堡、炸鸡到牛奶、冰淇淋以及加了增甜剂、冒着气泡的新式冷饮,越来越多的西餐美味被中国人吸收。


结合上述情境,小组商议,谈谈中华美食为什么能走遍天下?
2023-08-24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学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语言词汇内容丰富,光辉灿烂。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不仅受到其他国家的学习与传播,也融合了来自世界其他语言的特质,形成了大量的汉语新词汇。啤酒、鼠标,坦克、芒果、干部……这些最初都不是汉语,而是飘洋过海的外来词。

汉语中最早的外来词来自梵语,从东汉、南北朝一直到唐代,中国人就和西域僧人合作,翻译了众多佛教典籍,而以佛教为载体的梵语大量进入汉语,如“罗汉”“轮回”“涅槃”等。在西学东渐和近代的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西方先进的科技、工业文明词汇进入汉语,如“法兰绒”“雷达”等。当下,中国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外来词汇愈发多样,汉语词汇也迸发着新的生命力。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相关知识,说明汉语新词汇的产生及其影响。
2023-06-2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现代化,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流血牺牲追求的夙愿。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天下为公、民为邦本、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些内嵌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流淌在中国人血脉之中的文化基因,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之基。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文明交流互鉴,坚持互利共赢、开放合作,拒绝零和博弈,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代表了人类不同文明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的最大公约数,为世界各国携手开创人类美好未来提供了价值导向。

从过去几亿人愁吃缺穿,到14亿多人全面小康;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几十美元,到现在突破1.2万美元;从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严格公正司法,到文化强国建设……“一个也不能少”的誓言,书写在亿万人民的生活巨变里;“大家一起走”的足迹,镌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为人类文明谱系贡献了新样态,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方案。


(1)我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天然禀赋。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分析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相关知识,说明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价值追求。
(3)请你就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质基因与强大的生命力,是伟大建党精神生发的沃土。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为党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提供了文化渊源,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执政理念提供了理论滋养。除此之外中华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都滋养、浸润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孕育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革故鼎新的精神品格。陈独秀与李大钊能够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他们选定了马克思主义,使之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互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创造了有利的历史条件。


运用“中华文化的特征”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孕育建党精神的中华文化有何特征。
2023-02-2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天津市海洋文化资源丰富。历史厚重的海滩古建、充满渔家特色的民俗风情、悠久的造船和海战历史、香火鼎盛的庙宇等构成了天津特有的海洋文化。这些海洋文化以其海纳百川的开放性,兼容并蓄的亲和力,厚积薄发的创造力,植根民间的生命力,成为培育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结合材料分析天津海洋文化蕴含了哪些文化生活道理。
2023-01-1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音乐是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广府方言区的传统丝竹乐种,是岭南民间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轻、柔、华、细、浓的特,点和清新流畅、悠扬动听的岭南风格备受民众的喜爱,影响遍及大江南北,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

广东音乐有四百余年的历史,自明清以来,经历了萌发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等阶段,曲名和乐谱可稽的乐曲现有五百多首。代表性曲目有《雨打芭蕉》《旱天雷》等。其乐队有多种组合,最典型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五架头”(即二弦、提琴、三弦、月琴、横箫)和“三架头”(粤胡、扬琴、秦琴),各种丝竹乐器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全面展示了岭南丝竹音乐的精微和华美。

在长期的创作表演实践中,广东音乐开放性地选择、吸收了外来音乐及国内其他民间艺术的有益成分,加以玫造,为我所用,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民间音乐品种。其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发展,自成体系,风格独特,深深植根于岭南民间。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如今也面临传承和发展的问题,保护和扶持工作急需加强。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的特点”的知识,谈谈如何传承和发展广东音乐文化。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广东音乐为什么能成为岭南民间传统文化的瑰宝。
(3)结合材料并运用质量互变规律的知识,阐述广东音乐发展的历程。
2022-12-11更新 | 2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高考研究会高考测评研究院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学习效率检测调研卷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梨园佳子弟,无石不成班”,“石”指的是安徽安庆市怀宁县的石牌镇。

石牌一带早先唱和的是耕歌戏,又称竹枝腔,是由农村播种歌发展而来的石牌高腔与民间百戏(又称“杂耍”)融合而成的民间歌舞演唱。地处水陆交通要道的石牌镇,是周边各县农副产品集散地,也是通往安庆及沿江各地必经之路,南来北往的商贾在此成了文化交流的使者,劳动人民深接地气的各式剧目声腔在此碰撞,生成戏曲文化萌芽的沃土。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周边地区的腔与调先后在石牌流行传播,中国戏曲的几大剧种如徽剧、昆曲、青阳腔、黄梅戏等,都曾在这里驻足并发扬光大。

“出门三五里,处处黄梅声”,每逢社日、节庆和丰收季节,这里的人们有竞相邀班结社、登台演唱的传统。石牌戏曲班社群起,名伶辈出,辐射全国。


(1)材料是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的?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说你是如何理解中华文化包容性及其作用的。
2022-11-24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