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与中国民族精神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0 道试题
1 . 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在其形成和演变过程中,不断吸取儒家传统文化精髓,同时也丰富了儒家文化的内涵,中秋文化与儒家精神,互为表里,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祈求和谐、团圆等永恒不变的民族精神主旋律。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A.集中表现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力量
B.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
C.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D.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2020-04-2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2 .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通过家教培育家风,不仅给人生系上品性的“第一粒扣子”,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人。重视家风教育是因为
①家风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②家风影响人们的品格与素养
③家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④可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4-20更新 | 161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3 . 十一连胜的骄人成绩,是中国女排为新中国70华诞献上的一份独特厚礼。赛场上,被记住的总是胜利者。然而,失败者从困顿中走出来的孤胆,更是一种震撼人心的倔强。在我国大球项目萎靡不振之际,女排姑娘打出了一场又一场翻身仗,让人们感慨:幸好,我们还有中国女排,还有女排精神。女排精神对国人意味着
①贯穿中华民族发展始终的精神火炬②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③诠释伟大爱国主义情感的中国精神④增强民族信心和自豪感的中国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  )
①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③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能够转化为民族振兴的强大物质力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4-15更新 | 157次组卷 | 31卷引用:河北深州市长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应该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致中和”等理念,体现着深刻的生态哲学。孔子的“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阐明了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孟子》强调“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形象地说明了对自然生态和资源的珍视。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需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积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道,“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仅要大力普及“天人合一”的理念,也要结合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践行“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观。要把珍惜生态、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等内容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就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原理加以说明。
(3)请从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角度写三条宣传标语。
2020-04-10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0届高三高三空中课堂检测文综政治试题
6 . “粤港澳大湾区”所在的九座城市在文化卜-同源同根,因而,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深化,必须推动文化的整体融合发展,打造丌拓创新、开放包容、多元一体的“大湾区”文化。“大湾区”文化(  )
①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②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坚固基石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特点
④有利于提升三地居民的文化认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4-08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高考政治名校模拟试题汇编卷 河北专版
7 .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中国的昨天已经 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 好”。从文化生活角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70年奋斗历程熔铸成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②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梦想精神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引领者④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0-03-3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8 . 《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为在安史之乱中以身殉国的侄子写的悼文(右图)。这是一篇字字血泪,激情汹涌,忠肝义胆,气贯长虹的英雄史诗!为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书写英雄赞歌;也为中国书法留下至刚至烈的不朽篇章。今天,我们欣赏这篇作品仍能感受到它

①作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激发了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彰显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④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中华始祖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源文化和共同文化信仰,是民族精神形成的基础。以伏羲为代表的中华人文始祖所表现出的开拓精神、奉献精神以及和合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质。这体现了()
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②始祖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并与时代精神相契合
③弘扬始祖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④始祖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源泉与根本动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0-03-17更新 | 234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10 . 优秀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告诉人们付出才有收获、努力方能成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提醒人们尊重劳动、爱惜粮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这说明优秀古诗词
①当中往往蕴涵着伟大的中华民族情神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③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④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03-14更新 | 155次组卷 | 20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届高三3月质量检测文综政治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