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与中国民族精神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方圆之境,一眼千年。在一块宋代铜镜的背面浮雕上,我们有幸目睹一场“镜上足球赛”——有人高髻笄发,作踢球状;有人戴幞头,着长服,半蹲膝,身稍前倾,作认真接球姿势。伴随了中国人数千年的铜镜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意象,映照至今。由此可知(     
①浮雕画面蕴含着古代中国人民朝气蓬勃的体育精神
②铜镜与体育的生动融合拓宽了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③铜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之一
④铜镜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集中体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6-26更新 | 7499次组卷 | 48卷引用:真题重组卷03(新高考七省专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贵州全省上下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前进力量,推动多彩贵州精彩蝶变:脱贫攻坚实现历史性全胜,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交通格局实现历史性重塑,数字经济实现历史性突破,生态建设实现历史性提升,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改善。

材料二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贵州省在新的征程上要坚定不移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必须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着力做强产业、增加就业,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积极拓展居民增收渠道,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住房等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1)伟大建党精神对于贵州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加以分析。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贵州省是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3)不负人民重托,承担国家和民族希望,这是每个青年的责任。请你为当代青年如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出两条建议。
2021-09-22更新 | 29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文综政治试题(一)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的脱贫攻坚,不仅取得了物质上的累累硕果,也凝聚起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深刻指出:“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这一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要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了关键性贡献。要巩固脱贫成果,用孺子牛、拓荒牛和老黄牛的“三牛精神”破解乡村振兴中的矛盾和难题。乡村振兴要发扬孺子牛精神,正确处理“远与近”的关系,破解乡村振兴中各种利益冲突和难题。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意识,既要维护农民的眼前利益,还要发展长远利益。乡村振兴要发扬拓荒牛精神,正确处理“新与旧”的关系,破解乡村振兴中创新发展与因循守旧的矛盾和难题。乡村振兴是创新发展的过程,这种创新离不开一往无前的拓荒牛精神。乡村振兴要发扬老黄牛精神,正确处理“快与慢”的关系,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隐功”与显绩”的矛盾和难题。乡村振兴是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历史进程,必须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克服一切消极等待和急躁冒进情绪,用老黄牛的韧劲,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中华文化力量的知识,说明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对砥砺前行、实现共同富裕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从“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角度,分析如何破解乡村振兴中的矛盾和难题。
(3)为激励中国青年争当新时代“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某班拟举办一次演讲活动,请你写出两个演讲标题。
2021-06-06更新 | 598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顶兴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年入学测试文综政治试题
4 .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即“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 )
①抗美援朝精神与民族精一脉相承,是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②有利于为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外来风险与挑战提供精神动力
③有利于发挥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促进作用,增强综合国力
④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入列我国海军正式步入双航母时代。

材料一   2019年12月 17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建造一艘航空母舰非常的不容易。首先,山东舰是一艘由我国完全自主设计、研发和制造的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山东舰从2013年在大连造船厂正式开始建造,山东舰陆续进行了八次海试,最终于2019年12月17日才正式交付海军。其次,航母的配套设施建设,例如造船的港口码头建设、舰载机的配套建设等对于我国来说都是从零做起,没有一切基础。再者就是资金支持、人才培养和舰载机的训练方面,这也是必须攻克的一个难关。相比辽宁舰,首艘国产航母从设计到建造,全部由我国自主完成,并在辽宁舰使用的经验基础上进行了多项优化,性能将有全面提升。通过我国千千万万的航母建造人员和企业的不断努力、共同奋斗,一步步稳扎稳打,才最终成功建造我国的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

材料二   建造一艘中型航母, 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水兵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海军拥有“双航母”编队后,也标志中国海军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中国发展航母,提高军事能力的目的是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卫国家的海洋权益。中国坚持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中国不管拥有多少航母也不会轻易动用武力。背靠这个蒸蒸日上的国家,身在这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没什么东西是我们不能拥有的,没什么奇迹是我们不能创造的!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建造航母这个超级大工程所体现的发展观道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国产航母建造并正式人列的文化意义。
(3)青年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希望,肩负时代的责任,承载时代的光荣。请就青年如何学习和弘扬航母建设者们的精神提两条建议。
2020-05-25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四校联考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文综政治试题(贵阳二中等)
6 . “40多项国际国内第一,103项技术专利,13项关键建设指标全部达到世界一流……”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习近平出席投运仪式并致辞,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和世界眼光、战略眼光,体现了民族精神和现代水平的大国工匠风范。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大兴国际机场顺利投入运营说明了
①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物质力量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  )
①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③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能够转化为民族振兴的强大物质力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4-15更新 | 157次组卷 | 31卷引用:【市级联考】贵州省安顺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8 .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概括。新时代女排精神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风貌,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重要标识,为我们面对新生活、新挑战提供了动力。这佐证了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②文化具有自身传承性、鲜明时代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民族精神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④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鲜明的特有的精神品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8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伟大长征精神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希望广大党员、干部通过此次活动,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此次活动
①能对人的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②体现了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有利于发挥伟大民族精神的火炬引领作用
④创新了伟大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2019年1月2日,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习近平强调,同根同源、同文同种,这是最深沉的凝聚力、最深情的牵绊,更是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的最大助力。中华文化已经渗入每个中华儿女的血脉骨肉,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两岸同胞要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材料
①表明了中华文化始终是维系两岸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体现了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阐释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目标
④印证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