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真题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这段话摘自“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在1949年牵头组织起草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这是一代中国科学家家国情怀的写照。

“风吹起稻浪,稻芒划过手掌”“我拉着我最亲爱的朋友,坐在稻穗下乘凉”。袁隆平为“禾下乘凉梦”耕耘一生,年过九旬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病危之际,他最挂念的仍是稻子长势。

从国之重器到中国饭碗,一代代科学家心系祖国,无私奉献,在中华大地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科学家精神。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知识分析弘扬科学家精神对建设科技强国的意义。
2023-04-18更新 | 4025次组卷 | 15卷引用: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风沙、盐碱、内涝肆虐,兰考民生艰难、百姓贫苦。上世纪六十年代,“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依靠群众,开启治理“三害”的征程,改善了兰考自然环境,形成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2014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

“改变兰考贫困的面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兰考县委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提出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奋斗目标。兰考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找到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人民团结奋斗,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建立“公司+贫困户”“经营大户+贫困户”等模式,发展温室大棚种植、畜牧业、民族乐器制作等产业,打赢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2017年,兰考在河南省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2018年,兰考入选中国“幸福百县榜”。


(1)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说明在脱贫致富实践中兰考县委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的。
(2)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3)班级学习园地“如何学习焦裕禄艰苦奋斗精神”栏目征稿,请列举两个写作要点。
2019-06-08更新 | 8333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云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试题
3 .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对教育家精神进行了高度凝练: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他鼓励全国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为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下列对弘扬教育家精神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继承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②适应了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需要
③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具体内涵            
④体现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要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2-08更新 | 1209次组卷 | 15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禄劝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测评政治试卷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出台后,某地积极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研发“培根铸魂”红色教育专题课程,推出针对青少年的“初心不改”精品旅游线路,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此举意在(       
①讲好红色故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②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厚植红色基因,激发青年爱国热情   
④培育时代新人,提升科学文化素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击疫情过程中,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我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我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这一幕幕感人场景说明(     
①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火炬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因人而异的
③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2-14更新 | 1038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6 . 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雷锋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其时代内涵可表述为“上”与“善”,在工作上、学习上和生活上体现了一种“向上”的人生姿态;在理想信念上、价值取向上、人际关系上体现了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开展学雷锋活动(     
①旨在激励人们爱岗敬业,凝练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治本之策
③需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④能更好引领人们服务社会,在劳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烈士褒扬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缅怀、纪念、尊崇、学习英雄烈士,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血脉、革命薪火代代相传,退役军人事务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等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用好烈士褒扬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要积极发挥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阵地作用,把烈士纪念设施建设成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基地、少先队实践教育营地(基地),提倡入队、入团、成人仪式在烈士念设施举行。要充分调动广大青少年积极性,助力英烈精神研究和宣传。推动“红领巾讲解员”实践体验活动在国家级、省级烈士纪念设施“全覆盖”。要深化英烈精神教育实践进学校、进社区。结合各地乡土教育、地方史教育,引导青少年关注、研究、学习“身边的英烈”。推动致敬英烈实践进社区,鼓励青少年开展诵读烈士家书、讲述红色经典故事、致敬身边烈属等活动。


结合材料,运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谈谈你对用好烈士褒扬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
8 . 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逐斯融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思路中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将其融入中国道路,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完美“超越式传承”。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融入中国道路意在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强基固本
②坚持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③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促进中华文化的继承与传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8-07-03更新 | 2898次组卷 | 2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尽管经历了葡萄牙长期的殖民统治,中华文化仍然是澳门文化的根基。四百多年来,澳门与中国内地的文化关联从未间断:从古老妈祖信仰、节庆民俗的传承,到如今与内地频繁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的澳门人透过文化增进了对祖国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的认同。20年来,澳门不仅实现了法理上的回归,更实现了人心的回归。这体现了(       
①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决定因素
③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结晶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延安是红色政权的发源地,是全国革命旧址数量最多、时间跨度最长的城市。但因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文物旧址造成了严重损害,为此,陕西省修订并通过了《陕西省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指导解决旧址窑洞渗漏、潮湿等“痼疾”。旧址修复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全面整体保护,统筹推行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革命旧址本体与周边环境保护相结合,确保革命旧址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在修复的过程中,秉承数十年如一日的耐心与专注及百折不挠工匠精神的匠人们,探索使用“新技术+老材料”的方法,采用了墙面挂网、窑顶铺三七灰土等做法,以实现对文物本体的‘最小干预’,恢复了文物原貌,逐步“唤醒”革命旧址。

材料二   2022年9月5日,央视《文化十分》将镜头聚焦在了延安红街,打造了国内首部红色室内情景体验剧——《再回延安》。以红军的日记本作为题材,选择了现在流行的沉浸式走读,从聆听红军讲述长征故事开始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了长征路上某红旗班翻越雪山跨过沼泽,不惧艰难险阻,用生命守护红旗到延安的故事。灰色的瓦片、黄色的泥墙、窑洞等让游客重新找回红色记忆,感受到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自立自信自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哲学知识,说明延安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唤醒”革命旧址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相关知识,以“延安精神——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