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真题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这段话摘自“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在1949年牵头组织起草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这是一代中国科学家家国情怀的写照。

“风吹起稻浪,稻芒划过手掌”“我拉着我最亲爱的朋友,坐在稻穗下乘凉”。袁隆平为“禾下乘凉梦”耕耘一生,年过九旬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病危之际,他最挂念的仍是稻子长势。

从国之重器到中国饭碗,一代代科学家心系祖国,无私奉献,在中华大地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科学家精神。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知识分析弘扬科学家精神对建设科技强国的意义。
2023-04-18更新 | 4025次组卷 | 15卷引用: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风沙、盐碱、内涝肆虐,兰考民生艰难、百姓贫苦。上世纪六十年代,“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依靠群众,开启治理“三害”的征程,改善了兰考自然环境,形成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2014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

“改变兰考贫困的面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兰考县委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提出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奋斗目标。兰考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找到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人民团结奋斗,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建立“公司+贫困户”“经营大户+贫困户”等模式,发展温室大棚种植、畜牧业、民族乐器制作等产业,打赢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2017年,兰考在河南省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2018年,兰考入选中国“幸福百县榜”。


(1)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说明在脱贫致富实践中兰考县委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的。
(2)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3)班级学习园地“如何学习焦裕禄艰苦奋斗精神”栏目征稿,请列举两个写作要点。
2019-06-08更新 | 8333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云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材料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也是现实的问题。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他指出:我国的黄河治理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治理黄河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不同地区各有其特点,治理黄河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游要以水源涵养等为重点,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

材料二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人们孜孜求索,同黄河水患作斗争,不屈不挠、顽强拼搏。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黄军民和黄河建设者坚持保护与开发并存,转害为利,开展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展现了“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不断推动人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在灾害面前不屈服、不退让,在困境中奋勇前进。

材料三   某砂场位于黄河重要支流泾河的彬县河段,2020年被列为河砂禁采区。2021年11月1日,王某与刘某签订协议,约定刘某以150000元将该砂场转让给王某。当日,王某支付定金50000元,出具100000元欠条一张。合同签订后,王某着手经营砂场。由于原采砂许可证已于2019年底过期,2021年11月27日,县水利局作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认定王某擅自在砂场所在村段存放物料,倾倒垃圾、土石料等废物,无证采砂,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2022年4月,王某将刘某诉至县人民法院,要求解除合同。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该砂场转让协议无效,王某出具的欠条无效,刘某返还50000元,王某返还场地和厂房设备。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使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新时代黄河精神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法院判决的依据及其意义。
2022-08-10更新 | 53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普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烈士褒扬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缅怀、纪念、尊崇、学习英雄烈士,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血脉、革命薪火代代相传,退役军人事务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等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用好烈士褒扬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要积极发挥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阵地作用,把烈士纪念设施建设成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基地、少先队实践教育营地(基地),提倡入队、入团、成人仪式在烈士念设施举行。要充分调动广大青少年积极性,助力英烈精神研究和宣传。推动“红领巾讲解员”实践体验活动在国家级、省级烈士纪念设施“全覆盖”。要深化英烈精神教育实践进学校、进社区。结合各地乡土教育、地方史教育,引导青少年关注、研究、学习“身边的英烈”。推动致敬英烈实践进社区,鼓励青少年开展诵读烈士家书、讲述红色经典故事、致敬身边烈属等活动。


结合材料,运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谈谈你对用好烈士褒扬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延安是红色政权的发源地,是全国革命旧址数量最多、时间跨度最长的城市。但因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文物旧址造成了严重损害,为此,陕西省修订并通过了《陕西省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指导解决旧址窑洞渗漏、潮湿等“痼疾”。旧址修复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全面整体保护,统筹推行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革命旧址本体与周边环境保护相结合,确保革命旧址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在修复的过程中,秉承数十年如一日的耐心与专注及百折不挠工匠精神的匠人们,探索使用“新技术+老材料”的方法,采用了墙面挂网、窑顶铺三七灰土等做法,以实现对文物本体的‘最小干预’,恢复了文物原貌,逐步“唤醒”革命旧址。

材料二   2022年9月5日,央视《文化十分》将镜头聚焦在了延安红街,打造了国内首部红色室内情景体验剧——《再回延安》。以红军的日记本作为题材,选择了现在流行的沉浸式走读,从聆听红军讲述长征故事开始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了长征路上某红旗班翻越雪山跨过沼泽,不惧艰难险阻,用生命守护红旗到延安的故事。灰色的瓦片、黄色的泥墙、窑洞等让游客重新找回红色记忆,感受到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自立自信自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哲学知识,说明延安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唤醒”革命旧址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相关知识,以“延安精神——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时代,特别需要用中国精神支撑锻造文化自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从“两弹一星”的伟大创举,到“天宫”揽胜、“嫦娥”奔月,再到“北斗”指路、“长五”飞天、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系列”....几代航天人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征程中,孕育形成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航天事业的特征,体现着一脉相承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全体航天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航天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奋斗精神的历史。在党中央领导下,几代航天人经过不懈奋斗,用实践证明了自力更生是法宝,靠自己才靠得住;始终保持着特有的奉献基因,胸怀大局、协同攻坚、集智攻关,以实际行动,促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新时代的中国航天人将紧盯最先进水平发力前行,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去探寻未知世界的奥秘,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弘扬航天精神对坚定文化自信的作用。
(2)结合材料并运用哲学有关知识,分析我国航天人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
(3)经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请你为班级开展“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成立28年之际,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当时的北平,毛泽东同志说:“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之时,踏上“新的赶考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在这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赶考之路上,伟大建党精神,引领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航程。


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弘扬建党精神对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7月13日晚,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隆重举办2021年《感动我们》人物颁奖典礼。他们中,有精于钻研、乐于传承的火箭总装大师马利;改变半个多世纪的火箭弹性载荷设计方法的青年设计师曾耀祥;攻克世界性难题、为飞行器“穿”上全球领先新型骨骼和外衣的复合材料专家李军平。他们精于钻研、勇于创新、越过艰难险阻,一代代人不懈努力,共同创造了航天事业的辉煌。

火箭院在党的百年诞辰之际举办《感动我们》颁奖典礼,将其作为弘扬航天精神和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特色活动,就是要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奋力推进航天强国建设。获奖人员身上所具备的精神品格,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新时代体现,是航天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他们进一步激发了全院干部员工坚定航天报国初心,牢记航天强国使命,在党的新百年征程中为实现航天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分析航天人是如何做到创新的。
(2)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航天精神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3)请你为航天精神进校园提两条建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2000年10月第一颗北斗一号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到 2020年7 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开通,中国由此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是一代代北斗人发扬“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新时代北斗精神创造的中国奇迹。1994年启动建设北斗一号时,国外对我国进行了技术封锁,国内的部件厂家尚未成熟,北斗人克服重重困难,联合多家优秀研究机构,突破技术障碍,完成了服务中国的目标。2012年,北斗人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的任务。2020年,北斗三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成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实现了服务全球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展示时,强调要传承好、弘扬好新时代北斗精神。在新时代北斗精神的鼓舞下北斗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研究征程。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一个更加泛在的、更加融合的、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时空体系,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过程。
(2)结合材料并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传承好、弘扬好新时代北斗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3)某中学开展以“代代接续追北斗心怀导航强国梦”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拟定两个演讲提纲要点。
要求:紧扣主题,朗朗上口,每条在16字以内。
2021-03-28更新 | 466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前预测文综政治试题(5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科学家精神: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科学家精神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必将进一步鼓舞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第一要义,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都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

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强胜。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也更加需要大力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科学家精神。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1)科学家精神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结合材料并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谈谈对此观点的理解。
(2)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知识,说明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意义。
(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请结合材料并紧扣“奋斗、担当”写100字宣传稿赞美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
要求:观点鲜明,表达流畅,有时代感,不能套用材料,每少10字扣1分。
2020-12-06更新 | 72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1届高三第三次双基检测文综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