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体现着新时代特点,折射着新时代风貌,高空抛物、套路贷、校园贷、高铁霸座等问题在《民法通则》中没有相应法律条例可以进行处理,《民法典》则进行了针对性的修改。《民法典》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与时俱进的思想,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民法典》立法是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
2020-11-24更新 | 951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1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讲练测(山东专用)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精测)
2 . 2020年美国科学家首次在液晶内发现了铁电向列相。在这种相内,液晶特定团块(域)内的所有分子都大致指向相同的方向。铁电向列相物质能在新型显示屏、重构计算机内存等多个领域找到用武之地。这表明(     
①科学家的思维能够正确揭示液晶内的铁电向列相
②科学家改变铁电向列相的物质属性应用不同领域
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物质决定于意识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2021-03-05更新 | 72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之框框练(统编版必修4):2.1 世界的物质性
3 . 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农民要面对和处理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工人要 面对和处理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际之间的关系,医生要面对和处理处方与病情之间的关系,……。这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②哲学基本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③在实际生活和实践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织宣布发现了一中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这些发现再次证明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2019-01-30更新 | 1496次组卷 | 55卷引用:2014年高中政治二轮复习专题规范训练: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
5 . 2023年4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侯德义教授团队首次报道了陆地生态系统中人类世的标志物——塑岩,为人类活动对地质循环造成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直接证据。研究团队在西南地区开展野外地质工作时,偶然发现了塑岩,其塑料组成包括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聚丙烯(PP),其粘附的沉积岩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侯德义表示“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的人们正在创造新的地质记录”。这一发现佐证了(  )
①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在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中发展
②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对人类更有益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2023年10月,两位诺贝尔获奖者研究发现,只要对细胞外生产的mRNA进行核苷酸碱基修饰,就可以让机体将外源mRNA“识别”为自身的mRNA,递送后既能减少炎症反应又能增加蛋白质产量。这一突破性发现进一步佐证了(       
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②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③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北京时间9月5日17时34分,谷神星一号海射型运载火箭在山东海阳及附近海域成功发射,将天启星座21星至24星共4颗卫星顺利送入800千米预定轨道。此次任务是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首次海上发射,也是我国民营火箭公司首次开展海上发射任务并取得成功。从哲学上看,该发射任务体现了(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

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2-14更新 | 179次组卷 | 17卷引用:专题08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专题训练)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总共1260条的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法典。《民法典》体现着新时代特点,折射着新时代风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进行社会建设中出现高空抛物、“套路贷”、“校园贷”、高铁霸座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民法通则》中没有相应法律条例可以进行处理,《民法典》则进行了针对性的修改,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与时俱进的思想,彰显了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民法典》是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它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将对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产生重要作用,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界碑。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分析我国制定《民法典》的合理性。
2021-02-09更新 | 66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版)专题18 时代精神的精华
9 . 动物需要氧气才能将食物转化为有用的能量,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不清楚细胞如何适应氧气水平的变化。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揭示了生命最重要的适应过程之一的作用机制,为我们了解氧水平如何影响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从哲学上看,这再次证明了(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具有同一性
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C.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正确地看待自然
D.哲学源于人们在思考中对世界的追问
2020-06-16更新 | 719次组卷 | 9卷引用:2022年浙江卷变式训练哲学篇
10 .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代表中国踏上了逐梦太空的征途。20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了“第一步”任务圆满完成到“三步走”战略全面实现,再到空间站迈入常态化运营新阶段的历史性跨越。中国人探索星辰大海的20年历程表明(     
①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过程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推翻错误的认识发展新认识
③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推动认识向前发展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人们能够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