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4 道试题
1 . 2023的开年大作《中国奇谭》剧情当中《小妖怪的夏天》讲述的是一只来自于浪浪山的小猪妖,跟者大王循规蹈矩地做事依然想要离开浪浪山,看似简单的一句“我想要离开浪浪山”,使“浪浪山”也成为了网络热词,指代我们人生的一辈子,跌宕起伏,总想着翻越过去,也反映了当代打工人内心的苦楚和辛酸,引发无数网友的共鸣。可见(     
①人类可以根据主观需要确定不同的“网络热词”
②实践是“网络热词”的来源和其变化发展的动力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统一性,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决定了人们精神生活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 . 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认为“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①前者正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②后者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③二者的观点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在根本上是对立的
④二者的观点在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2-27更新 | 769次组卷 | 116卷引用:备战2018高考政治二轮专题精炼: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3 . 2022年10月9日,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夸父一号”依靠多个波段的探测,可以较为连续地观测、追踪太阳爆发的全过程,为影响人类航天、通讯、导航等高科技活动的空间灾害性天气预报提供支持。这表明(     
①意识的反映方式决定意识内容的真实性
②实践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
④对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与运用,能够更好地造福人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银河系内千亿恒星之间的广袤星际空间并非虚无而是充满了稀薄的星际介质。我国科学家日前利用“中国天眼”FAST揭示了银河系星际介质前所未见的高清细节对研究银河系内的星际生态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韩金林领导的科研团队完成系列论文。2022年12月10日在学术期刊《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作为特别专题发表。这说明(     
①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源泉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13高二上·浙江绍兴·阶段练习
5 . 有关研究显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紧密。一个物种的消失,一般可影响5到20个物种的功能与生存。每一种鸟类的消失,都将有大约90种昆虫、35种植物、2到3种鱼类随之灭绝。每两种鸟类消失,则必然会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灭绝。这说明(     
A.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B.自然界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和人类的活动无关
C.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D.自然界的事物变化万千,人们不可捉摸
2023-05-20更新 | 388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4年高中政治一轮复习课时提能精练:探究世界的本质
6 . 2022年12月5日,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舱携带着第三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顺利返回,水稻种子经历了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这是国际上首次获得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空间的认知。这表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意识具有目的性和直接现实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13高三上·陕西汉中·阶段练习
7 . 马克思主义哲学被称为“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④思维和存在的统一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2-03-24更新 | 762次组卷 | 18卷引用:人教版高中政治一轮复习选择题定向检测:《生活与哲学》高考定向专练(一)
8 . 2023年3月21日是第21个世界睡眠日,今年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为:良好睡眠,健康之源!科学实验证明:熬夜会打破人体内精妙的时钟,疾病匍匐而来;熬夜将造成大脑开始吞噬自己;调节节律的关键基因失效后,会促使肿瘤发生。有关睡眠的科学实验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       
②世界是可知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科学实验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目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1-13更新 | 335次组卷 | 21卷引用:易错点9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9 . 形神之辩是中国哲学史中关于人的形体与人的精神之间相互关系的争论,如庄子提出“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而荀子则明确提出“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焉”。“形”和“神”的关系体现了(     
①各派哲学争论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
③哲学基本问题的全部内容
④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西方哲学家贝克莱指出“物是观念的集合”。下列对两人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①前者正确解释了物质与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②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③两人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在根本上是对立的
④两人在思维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1-08-01更新 | 1258次组卷 | 21卷引用: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必修4)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