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1 . 从提出、探索到逐步走向应用,元宇宙(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一步步将虚拟与现实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将在未来更加深刻地影响每一个人。元宇宙技术本身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其演进方向、应用场景、技术特征等要素尚在发展。现阶段,学术界与产业界尚未对元宇宙的概念形成共识。这说明(     
①现阶段人们对元宇宙的认识不能与客观实际相符
②人们对元宇宙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③人们对元宇宙的正确认识和错误认识往往相交织
④元宇宙这一新生事物本质的暴露还需要一个过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5-18更新 | 359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3届高中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2 . 我国科学家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超大光谱数据样本发现,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会随恒星金属元素含量和年龄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刷新了对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的传统认知,将对天体物理学多个领域的研究产生影响。这一重要发现表明(     
①认识可以突破客观条件而发展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④具体科学研究世界的一般规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5-17更新 | 29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高中毕业班2023届高考5月模拟测试(三模)文综试题
3 . 2023年3月,经国际矿物学学会新矿物命名与分类专业委员会审查、投票,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鹏副教授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国武教授团队申请的两种新矿物,均通过认定,中文名为毓川碳钇矿和文兰钒钇矿。中国科学家发现两种新矿物印证了:(     
①世界是可知的,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类能够能动地去认识世界
③科学实验是实践的最基本形式
④科学理论对认识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网络上有句流行语叫“有一些教训没办法教,只有自己经历过才会懂”,这一观点(     
A.是唯物主义观点,没有经历哪来经验
B.是唯心主义观点,认为经验才是本源
C.是正确的,承认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D.是错误的,否认了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5 . 2023年1月,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发现,光通过激活人视网膜上特殊的感光细胞,能引发眼、脑和脂肪组织中一系列神经信号传递,从而直接抑制机体血糖代谢能力,这为未来预防乃至治疗此方面疾病提供了可能。由此可知(     
①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②探究细胞的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事物是可知的,人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
④指导实践是人们从事细胞研究的最终目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美国科学家贝尔托齐、沙普利斯和丹麦科学家梅尔达尔共享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沙普利斯和梅尔达尔在化学上的贡献主要在于奠定了点击化学的基础,而贝尔托齐则是发展了点击化学并将其更多地应用在生物医学治疗领域。这说明(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存在与思维具有同一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03-28更新 | 309次组卷 | 5卷引用: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政治试题
7 . 大豆育种如何突破父母本花期不遇瓶颈?如何实现异地品种杂交?我国科学家对大豆花粉超低温保存关键技术进行优化,实现了大豆花粉异季和异地应用,打破大豆花粉应用时空障碍,为实现规模化、工程化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撑。材料表明(     
A.物质是运动的
B.物质依赖于意识
C.世界统一于物质
D.可知论是正确的
8 . 为获得美观、花色多样的织物,需要对棉花进行化学染料加工,但该过程中存在污染环境影响健康的隐患。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科研人员将甜菜红素3个关键基因进行了表达优化,获得了棉花新材料,经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粉红色棉花。这也为创制新类型彩色棉奠定了基础。这表明(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正确反映存在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C.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能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D.粉红色棉花研制成功是基于对规律的创造性认识和改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有“天人之辩”。天,指天道或自然;人,指人道或人为。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天人之辩”成为哲学争论的中心问题。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但也强调“畏天命”的必要。墨子重视人的“强力而为”,提出“天志”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老子主张“道法自然”。孟子提出“天人合一”。荀子认为“天”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柳宗元用元气来揭示宇宙起源和宇宙的无限性。刘禹锡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观点。


(1)中国古代的“天人之辩”实质上是在探讨什么哲学问题?
(2)古人为何热衷讨论“天人关系”?
2023-02-25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同步练习
10 . 在人类形成的过程中,有无数的谜团和空白需要弄清。瑞典科学家斯万特·佩博通过揭示和比较当今人类与已灭绝的人类的遗传基因差异,初步解释了是什么奠定了我们成为今天独特的人类。这表明(     
①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②人们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建立新的联系
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④真理有主体差异性,对同一对象会有不同认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