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有容乃大”。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木;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下列对上述观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②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③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④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具有局限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被认为是第一个研究星相学、预言过日蚀和冬至夏至、规定一年的季节和天数的人。他认为水产生万物,万物又复归于水,水永远不消失,无穷无尽。由此可见,泰勒斯哲学思想中包含(     
①将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②片面夸大人的感觉、经验、意志等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③否认神创论,仅具有机械性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的可知论观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抓周,是东亚国家一种孩子周岁时预卜其前途命运的习俗。孩子周岁时,家人会将多种物品摆放于孩子面前,任其抓取,传统上常用物品有笔、墨、纸、砚,算盘、钱币、书等。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材料中抓周这种习俗
①说明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②符合主观唯心主义的特点
③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④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效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下列观点与抓周这种习俗体现的世界观完全对立的是
①“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②“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体生于精”
③“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于先”
④“世上有鬼,此乃人精神为之也,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
4 . 培根认为,人的认识其实是一种反映活动,这种反映好比照镜子,镜子里面的成像与镜子外面的实物高度相似,他说:“存在的真实与认知的真实是同一的,他们的差别没有比直接的光线和反射的光线来得更大。”由此可见,培根的这一观点
①没有完全正确回答哲学基本问题
②包涵有唯物主义的思想
③强调思维与存在都是世界的本原
④是对主观唯心主义的诠释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正确的有
①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是相同的
②都认为存在决定思维
③都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④都把物质视为世界的本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1941年,毛泽东在品读西洛可夫和爱森堡合著的《辩证唯物论教程》时写了一条关于哲学基本派别划分的批语:“唯心辩证(黑格尔),唯心形式(德波林和中国的德波林派),唯物形式(法国启蒙者、陈独秀),唯物辩证,四者之中,只有最后一种是正确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感觉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是一种唯物形式的观点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蕴含唯物和辩证的思想
③“意识是否能正确反映物质”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根本标准
④“最后一种”的正确性在于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7-21更新 | 1173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B)
9-10高一·河南安阳·单元测试
7 . 在美学中,总要谈到“移情”现象,即情景交融。比如,人高兴时,就觉得仿佛太阳在笑,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雨如泪,风如咽。“移情”的说法
A.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它说明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B.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因为它认为物质世界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C.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它强调了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属于不可知论,因为它表明人脑总是不能客观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2016-11-26更新 | 1208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5届江西南昌三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