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的内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                    ②物质是对一切现象共性的反映
③物质是运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4-02-27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皖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2
2 .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安全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飞行任务中,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研制的一系列优质晶体元器件,利用稳定的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和频率特性,在太空恶劣的环境中保持稳定跳动,并产生准确平稳的频率信号,成为地面指挥人员监测和衡量飞行状态的重要参考指标,为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起到重要作用。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②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③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④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有效改变具体物质形态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2-12-03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3 . 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下列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物质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
②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又是可以被认识的
③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是相互依赖的
④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物质现象的共同本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1-16更新 | 928次组卷 | 37卷引用:安徽省舒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列宁指出,“对象、物、物体是在我们之外、不依赖于我们而存在着的,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象。这个结论是由一切人在生动的人类实践中作出来的”。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出,哲学上的物质是指(     
A.宇宙间存在的各种具体物质形态B.无法被人的意识感知的客观实在
C.人们看得见并摸得着的各种东西D.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2022-10-14更新 | 1119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漫画讽刺了一些西方媒体严重背离新闻职业道德,同反华政客、智库等共同搭建起涉疆虚假信息“产业链”。从哲学上看,这些西方媒体错在(     
A.坚持了“一人骑二马”的二元论的错误观点
B.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C.坚持了客观事物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的观点
D.否认了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的唯物主义观点
6 . 近日,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功获取了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能谱,有望揭开暗物质之谜,并将推动解释宇宙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将怎样演化。这表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能揭开暗物质之谜
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④自然界的物质性依赖于自然科学研究的进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所说的“物质”(     
①其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②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产物
③是所有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④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恩格斯说过,“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①新型冠状病毒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③“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
④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7-21更新 | 1699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舒城晓天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具体物质形态的是(     
A.光之影B.花余香C.梦里树D.水中月
10 . 与日渐碎片化、快速化的新闻相比,文学写作要求对生活进行沉淀和提纯,对客观真实的冗繁表象有所剥离,这要求作家借助想象,创造出一种与现实同样复杂甚至更为复杂、虚构的“真实世界”。对上述文学写作要求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作品中所创造的“真实世界”的内容具有主观虚幻性
②“对生活进行沉淀和提纯”体现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③创作主体反映生活客体是一个主体能动创造性的过程
④借助想像力可以使虚构世界超脱对现实世界的依赖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