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运动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6 道试题
1 . 屹立于青岛前海一线6000年之久的“石老人”,在2022年的一个雷雨之夜发生坍塌。“石老人”是一座17米高的石柱,因形态酷似一名老人坐在海中而得名,并被赋予老父亲执着守望女儿的凄美传说。其实,它是一种海岸侵蚀地貌,历经千万年风雨海浪“雕琢”而形成,此次坍塌也是因常年风化、海水侵蚀所致。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传说让石头成为“有故事”老人,“石老人”源于人们充满想象的头脑
②把海蚀的石柱神话为“石老人”,属于通过想象来表达情感的形象思维
③“石老人”在人们的不舍中“坍塌”,说明变化是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
④千万年“雕琢”一朝断裂,证明事物发展变化是间断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恩格斯指出,物质的每一有限的存在方式,都是暂时的,除了永恒变化着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了,但是,我们还是确信,物质在它的一切变化中仍永远是物质,它的任何一个属性都不会丧失。恩格斯的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看到了(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③物质运动的规律是稳定不变的
④物质与具体物质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从哲学角度看(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②物质是运动的,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④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我国有“楚人过河”的典故: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去测量滩水的深浅并做好标志。但不久滩水突然大涨,楚国人不知道,依旧按原来的标志在深夜里偷渡,结果损失惨重,大败而还。这个典故告诉我们(     
①尊重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
②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符合客观
④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认识世界的保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病毒的进化,就像任何其他自然生物的进化一样,是不可预测的,但并不复杂。基本上,它是一个感染机器。学者警告说:“新冠病毒的变异将是不可遏制的。我们为消除其生存需求所做的任何努力都将遇到变异适应。”材料旨在强调(     
①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是杂乱无章的             
②世界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③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下述文字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下列说法能够印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正确顺序是(     
①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④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D.④→③→②→①
7 . 地球绕着太阳转,太阳绕着银河系中心转,原来我们以为银河系本身是静止的,据天文学研究,目前银河系大概以每秒630万公里的速度运动着,在它的带领下,地球每秒也会在宇宙中运动至少630万公里。那么银河系运动的目的地究竟在哪里?地球飞奔的终点又在哪里?我们无从知道。上述研究结果佐证了 (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思维能够认识存在,二者具有同一性
③有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有的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④受实践水平的限制,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有限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2019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巩固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这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国务院提出该行动指南的依据是(     
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该行动指南对雾霾毫无作用
③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④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 . 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写道:“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诗句蕴含的哲理是(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先于人类社会而存在
D.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2014·浙江嘉兴·一模
10 .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问“时间都去哪儿了”,德国著名大学研究发现,年龄在20至59岁的人普遍感到无法在既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事的时间不够,就容易产生时间过得快的错觉。这一研究成果印证了(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运动与物质密不可分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2022-11-15更新 | 266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5届安徽萧县中学高三毕业班考前综合测试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