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运动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脑科学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为“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找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物质可以脱离运动而存在
10-11高三·上海·阶段练习
名校
2 . 唐朝诗人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其中“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是(       )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B.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C.我们在看到事物绝对运动的同时,也不能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不正确的
2020-10-26更新 | 200次组卷 | 40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岳池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3 .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它围绕地轴永不停息运动的同时,还在一个椭圆形的轨道上不断绕着太阳不停地公转,给人类带来昼夜交替和四季清楚,并且使我们的家园有了万物繁衍,生生不息的活力,这说明
①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4 . 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是 (     
A.客观实在性B.运动性C.相对静止性D.可知性
5 . 中国正加快对地球静止轨道高分辨率相机的研发,这种相机在距离地球3.6万公里的地球静止轨道上,可以看到地面上轿车大小的目标,而且能够实现对地面目标的持续观测。这种运行在地球静止轨道上的相机体现出(  )
①静止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②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③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④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禅宗有一则“渡河负筏”的故事:有人要过河,于是费了很大劲儿做了一支竹筏,待他渡过湍急的河流之后,因舍不得丢弃这个亲手打造的竹筏,便背着它蹒跚前行。这则故事告诉我们(       
①人类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
②只有自己否定自己,才能自己发展自己
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任何真理都是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7 .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句话强调的是(  )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大多数恒星因为距离我们非常遥远,被人们看作是位置不变动的发光点。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七颗恒星,科学家根据它们切向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推断出十万年前后其形状的演变(如下图)。这说明(       

①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②物质的存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静止就是事物的本质和位置不会发生改变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9 . 如图漫画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①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③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属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0-08-06更新 | 598次组卷 | 30卷引用: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10 . 有人说:你我一起看一棵被称之为“树”的植物,我看到的是我理解的树,你看到的是你理解的树,不管你我看到的树是多么相似,而“树”本身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并不知道。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一致的是(       
A.子非鱼,安知鱼之乐B.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C.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2020-07-11更新 | 5092次组卷 | 100卷引用:2020年江苏省高考政治试卷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