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规律的含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具有阶段性的特征,需要遵循其内在成长规律。学生的健康是教育工作的基础与前提。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就要在遵循学生群体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塑造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双减”政策是如何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9年,是新中国70周年华诞。人民网重磅打造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70 年70问”,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5大主题,组成70个报道小组,奔赴全国各地进行深度采访。在打造系列报道过程中,人民网坚守宣传主流思想的文化阵地,全方面、多层次地展现了建国70年以来的各项成就,激起国人的认同感、自豪感,提高了群众的爱国热情;融合文字、图片、视频等可视化手段,让读者直观了解报道内容,利用网络时代的“交互”特征,积极与网友进行互动传播,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采用微观叙事视角,用“下沉视角”在小人物身上投射出大中国的变迁与发展,用网络潮词做标题,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加深了普通大众对内容的理解。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70年70问”系列报道成功的必然性。
2020-10-24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3 . 疫情发生以来,对滥食野生动物的突出问题及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的重大隐患,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举行闭幕会。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一个这样的专门决定,能够聚焦滥食野生动物的突出问题,在相关法律修改之前,先及时明确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为打赢疫情阻击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提供有力的立法保障。同时,出台一个专门决定,对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态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意识,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具有重要意义。


运用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要求的相关知识,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该专门决定的必要性。
2020-07-07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温州二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11-12高二下·山东济南·阶段练习
主观题-简答题 | 容易(0.94) |
4 . 材料一:“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恩格斯
材料二: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根据材料,请简要说明物质、运动和规律的关系。
2019-01-30更新 | 233次组卷 | 3卷引用:2012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2.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练习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必须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去产能既要有“壮士断腕”的精神,更要遵循市场规律,由市场选择、优胜劣汰、自动出清。当然政府也有责任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遵循市场规律,制定措施推动“去产能”,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总之,去产能终须“市场主导、政策联动”。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说明如何科学去产能。
6 .        电视剧《青恋》登录央视一套黄金档,讲述浙江湖州85后创客回乡创办生态农庄的故事。作为习近平“两山”理论的发源地,浙江湖州安吉县曾走过“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的邪路,也走过“绿水青山自动会变成金山银山”消极保护的弯路,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千家万户。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谈谈安吉县发展之路的转变给我们的启示。
2018-08-01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浙江省宁波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这里就地域广袤,树木参天。清朝后期由于国力衰退,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大片的森林荡然无存。到解放前夕,塞罕坝由“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蜕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
60年代的塞罕坝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两代塞罕坝人弘扬“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经过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立地条件下,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
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塞罕坝的历史变迁对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启示。
2018-06-09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邀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低碳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运用规律客观性的原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节能减排、低碳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