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和知识体系,它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且鲜明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氛围。它指导人们顺应大自然四季更替、万物循环的客观规律,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中的各项事务。这说明人们(     
①能够在节气规律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②应该尊重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③能够把握节气规律,预见农业生产的变化
④创新特有的时间和知识体系,实现了客观符合主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上述材料表明(       
①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②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
③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3-09-29更新 | 492次组卷 | 27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检测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生态保护修复必须按照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要认识到,生态保护修复遵循“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分类施策,但“自然恢复为主”不代表放任不管,而是以最小化的人工干预实现目标,对于受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系统则需通过人工干预进行生态重建。各地生态情况各不相同,需要修复的生态类型也不尽相同,坚持因地制宜,才能找到适合路径。与此同时,生态保护修复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以提升生态效益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有人认为生态保护修复应坚持“自然无为”,也有人认为生态保护修复应做到“积极有为”。结合材料一,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相关知识对此进行评述。

材料二   结合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知识,谈谈应如何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
2023-09-23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2023年初,全国首个国家标准医保线上购药平台在合肥上线,通过“互联网+”医保服务,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让惠民服务更便民,让便民措施实现普惠。这得益于决策者(     
①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了意识的能动创造性
②遵循规律,利用自然界发展规律造福人民
③立足实践,以求真务实精神为人民办实事
④统筹规划,用部分的发展统领全局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W市为我国东部一个经济较发达的以金融业为主的城市,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际,仍然坚持把金融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材料二   M市是我国西部一个经济较发达的以原材料加工为主的城市。由于污染物排放严重。几年前,该市发生了湖泊漫类疯长导致居民供水危机事件。该市市委深入调研,确立了“构筑科学发展新优势”的思路,积极节能减排、加大治污力度。目前,该市环境状况已有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度居全省前列。


请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

6 . 2021年《开学第一课》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讲述建党百年来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节目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李大钊、毛泽东、陈望道,到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烈士方志敏、蓝蒂裕;从立志用知识建设祖国的核动力专家彭士禄,到三代传承为国守边的拉齐尼一家;从践行初心的闽宁第一批移民谢兴昌,到用教育改变大山女孩命运的校长张桂梅以及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航天员、飞行员、奥运健儿等新时代奋进者群像,用榜样的力量激励青少年坚定理想、发愤图强。9位“七一勋章”获得者也从祖国各地为全国中小学生送来开学寄语。


有人认为,只要有中华儿女同聚一心努力奋斗的决心,就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祖国。请从《哲学与文化》中“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的角度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7 .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讲话、著作中常常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名句,用中国经典讲“中国经验”,以中国道理说“中国道路”。下列经典名句与反映的哲理相符合的是(     
①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②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③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④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树立全局观念
A.②④B.③④C.①③D.①②
2022-08-25更新 | 432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宜昌英杰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测试政治试题

8 .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讲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要求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如今,各中小学校充分发挥育人主阵地作用,坚持“一校一案”,使“双减”有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实践。

甲学校:聚焦“减负提质”,以“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的教学改革为抓手,打造以问题为导向的高效课堂,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力、专注力和创造力。

乙学校:以“作业辅导+赋能课程”的形式扎实开展课后延时服条。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舞蹈、书法、播音主持等特色课程自主学习,为成长赋能。

丙学校:精心策划开发了实践课程,创新性开设劳动教育、阅读分享、技能学习等“多样态”项目,实现学生实践内容的多项供给、多点共促。

丁学校:探索高效创意的新生长模式,精心打造“京剧社”“新闻社”“毽球社”等多元化、个性化、生活化的社团,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个性化发展空间。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2)有人认为“双减”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增量,也有人认为“双减”是学生自主能力的唤醒。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说明其蕴含的哲学道理。(要求:写出3条即可)
2022-03-18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三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阶段性检测政治试题(宜昌一中、荆州中学、龙泉中学)
9 . 一般认为,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然而,一项名为“智能LED植物工厂”的成果未来或许会改变这一状况。它通过计算机对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等要素进行控制,精准调配供给以确保植物健康生长,实现不用土的植物生产。这说明(     
①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植物生长的规律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人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也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
④人在改造世界时也改变了世界的物质性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 政府采用了“西医”治疗,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当今以及“十三五”期间就轮到“供给侧改革”这一剂“中医”良药发挥功效。可见,未来我国推进新一轮经济改革,要采用“中医为主、西医配合” ,即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疗法。“供给侧改革”不仅是对眼下中国宏观经济的一剂对症良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


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的上述举措。
2021-04-04更新 | 236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