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1 .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说:“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我们中国的科学家群体。”青蒿素的传奇故事告诉世人:集体意识、团队观念与合作精神在科研中弥足珍贵。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
B.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C.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D.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决定整体功能
9-10高二·河北石家庄·阶段练习
2 . 田径比赛4×100米接力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在于能否充分发挥每个队员的优势。第一棒要求反应速度快、爆发力强,第二、三棒要求奔跑速度快、耐力强,第四棒要求心理素质好、冲刺能力强。这一布阵理念告诉我们,改造世界的活动要获得成功,必须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研究并改进规律
③按客观规律办事                                
④从客观实际出发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③④
2019-11-27更新 | 31次组卷 | 6卷引用: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政治试题
3 . 小杜不慎受凉被冻成了面瘫,眼歪口斜,这已是小杜3年来的第4次。医生表示,这与他长期熬夜导致抵抗力下降有关。这说明
A.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到内在规律的支配
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
C.事物运动过程中存在的规律具有偶然性
D.人类可以根据对规律的认识而利用规律
2019-11-2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等级考)
4 . 底线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是事物质变的临界点。一旦突破底线,就会出现坏结果。“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有备才能无患。这段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发展总是从质变开始,然后开始新的量变
B.忧患意识是人们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
C.应根据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提高活动的预见性
D.要准确把握事物质变的节点,防止质变的发生
5 .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B.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C.人通过改变规律使其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D.顺应规律必然成功,违背规律必然失败
2019-11-2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同济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6 . 最近,世界上第一台3D生物血管打印机成功问世。人们可以通过这套技术体系实现3D生物打印器官再造。材料体现了
A.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B.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C.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基础D.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019-11-22更新 | 42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金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合格考)
7 . 海水淡化,简单地说就是通过高温、蒸馏、反渗透等工序,把普通海水变成淡水的过程。截至2013年底,全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03个,总规模日产达90.08万吨。海水淡化过程启示我们
A.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具有可知性
C.事物的变化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
D.规律是不能被创造和消灭的,但是可以被认识和改变的
2019-11-2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大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政治试题
8 . 庄子强调顺应天命,无为而治。荀子则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庄子主张规律是不可抗拒,荀子主张可以控制规律
B.庄子主张实践决定理论,荀子主张理论指导实践
C.庄子强调要顺应客观规律,荀子强调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D.庄子强调要顺应自然规律,荀子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2019-11-2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鲁迅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9 . 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成功解决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A.铁路建设规律是科学家们的创造B.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规律
C.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相互影响D.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改造世界
2019-11-2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位育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B)
10 . 一个雕刻家在细心雕刻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头部、肩部都已经雕刻成形,一个美丽的天使逐渐显现。这时,一个小女孩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的?”雕刻家回答:“石头里本来没有天使,但因为我是在用心雕刻。”这说明
A.能否实现“无”中生“有”,受到艺术家创作水平的影响
B.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摆脱事物外在形态和属性的束缚
C.艺术具有社会历史性,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必然不同
D.艺术观念决定着雕刻家艺术创作的取舍行为和具体方式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