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3 道试题
1 . 过去30年里,地震学家发现深地震的破裂过程与浅地震有诸多不同,认为这些不同是由深地震独特的产生机制导致。我国科研人员利用机器学习对全球3000余个中大震级地震进行了系统分析,证明了深地震破裂过程和震源参数的差异由地球刚度随深度变化导致,与地震的具体产生机制无关,纠正了该领域长达30年的错误解释。这说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
②要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④人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下图漫画《“艺术处理”》启示我们在工作中要(     

①坚持求真务实,主观与客观相符
②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工作效率
③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循序渐进
④作出正确选择,正视客观矛盾
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
3 . “新冠”病毒的肆虐使得众多学校的教学被迫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网课成为中小学生的学习“新常态”,在长时间的网课过程中,许多学生出现了倦怠。下列诗句与漫画反映的哲学原理一致的是(     
   
①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②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③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篇而万篇明
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6-27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4 .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提起看过的一个关于培养批“一县一业”重点基地的文件:“我看了以后皱了眉头,这个事情不好下指标,一个县是不是光靠一个产业去发展,要去深入调研,不能大笔挥,拨一笔钱,这个地方就专门发展养鸡、发展蘑菇,那个地方专门搞纺织,那样的话肯定要砸锅。”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把握规律、做好决策的根本立足点
②只有反映社会存在的产业决策,才对产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③正确的产业决策是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相统一的基础
④调研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正确决策的基本条件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6-21更新 | 11584次组卷 | 59卷引用:重庆市渝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5 . 北京冬奥会使用了我国科技团队研制的凝胶冰雪,它采用一种亲水的高聚物网络,使冰晶在融化后被牢牢锁在网格中,从而在常温下“永不融化”。凝胶冰雪百分之九十以上成分是水,具有与自然冰雪几乎相同的视感和触感。“永不融化的冰雪”(     
A.突破了自然规律的限制,是科学家的新发明
B.是人类意识的产物,是“科技奥运”的充分体现
C.使冰雪运动不再受季节限制,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介于水的固、液态之间,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阶段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保护黄河,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全面推进国家的“江河战略”法治化,正当其时,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保护法立法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综合协调、凝聚共识,顺利制定出台。黄河保护涉及多部门、多领域和多种法律关系,贯彻实施任务非常艰巨繁重。各有关方面要共同努力,把黄河保护法贯彻实施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需要(     
①全国人大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确保顺利实施
②各级政府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权力运行
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更好保障公众的监督权和审判权
④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不断推动立法民主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受自然条件、人类过度开发等因素影响,黄河流域的生态非常脆弱。现如今,破坏堤坝工程、违规取水、妨碍河道行洪畅通的事件依然时有发生。国家将黄河保护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机制、制度予以立法确认,推动实施。保护黄河要(     
①调整上层建筑,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②把握历史经验和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调整生产关系,适应黄河水害等方面实际状况
④坚持系统保护,立足关键部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6-14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育才中学2023届高考冲刺考试政治试题
7 . 在路口信号灯上加装雷达检测器,精准采集车辆排队的长度、行驶速度等信息。信息回传至后台经过运算处理,给出更为优化的信号灯放行方案,最大程度减少公众等待时间,有效缓解高峰拥堵的问题。可见,智慧交通的实施(          
A.依托互联网的方式,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B.注重城市治理的精细化,体现意识的直接现实性
C.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决出行等问题
D.体现了部分决定整体,加装检测器解决出行问题
8 . 早在1999年,为保护生态环境,川、陕、甘3省率先开展了“退耕还林”试点,由此揭开了我国“退耕还林”的序幕。20年后的今天,全球粮食危机凸显,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央审时度势,在青海、黑龙江等省份建立完善“退耕还林,还草”长效机制的同时,又适时推出“退林还耕”政策。以下对“退耕还林”和“退林还耕”二者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退林还耕”与“退耕还林”体现了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②“退林还耕”与“退耕还林”体现了事物发展由曲折性到前进性
③“退林还耕”与“退耕还林”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
④“退林还耕”与“退耕还林”都要把握维护生态和粮食安全的平衡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所谓“大气河”,是指大气中细长而强劲的水汽输送通道,一般长数千公里,宽数百公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水循环加剧,始发于热带海洋的“大气河”盛满了水汽,极易在所到之处引发更强的暴雨和洪涝灾情。有专家指出,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各国应该加强合作,警惕“大气河”天气。这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规律,做到“后知后觉”
②要从事物现实情况出发,把握事物发展趋势
③要善于反思,使未来在现实基础上直线延伸
④要居安思危,避免事物向不利方向变化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5-28更新 | 436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10 .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很早以来,中国人就发出了“天问”。月球形成于约45亿年前,质量只有地球的约1%,对于如此小的天体来讲,理论上它应该很早就停止火山活动,成为“死亡”星球。一直到2022年10月23日,中国科学家根据对嫦娥五号月壤的研究才提出了新的月球热演化模型,从而揭示了月球“不死”之谜。这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之间是有着同一性的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只有对太空的探索才能摆脱社会关系的束缚
④只要延伸人的认识器官就能推动人们的主观认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