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37 道试题
1 . 在春节前的那一轮暴雪中,河南高速科学预案、充分准备,启动“硬核”除雪模式,即下即清、雪停路净,铲冰除雪里程超1万公里,让除雪“河南速度”“河南效率”持续“霸屏”,被全国网友齐声点赞。由此可见(       )
①科学的预案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②正确的意识能创造出符合人们目的的客观事物
③只要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预期目标
④制定科学应对方案需要尊重物质运动客观规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22更新 | 76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预测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2 . 竹子和水稻,两种看起来完全不同的植物,竟然能够进行杂交,并产生出新的植物品种——中华竹稻。经过长达四十多年的探索,利用国内外上百种水稻品种与竹子杂交,经历了多次失败后,钟章美终于成功地培育出了中华竹稻。中华竹稻的特点是品质高、抗倒伏、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竹稻的研制成功表明(     
①对水稻新品种的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②人们可以透过事物表面联系把握事物本质规律
③人们可以通过联想思维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联系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突破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20更新 | 2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冲刺大联考政治试题
3 . 下图漫画《不切实际》(作者:商海春)告诉我们(     

不切实际 新华社发商海春作
①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
②不顾客观事实的主观臆断会陷入客观唯心主义错误
③成功的实践必然要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
④人的实践活动可以改变物的属性并实现价值的转换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2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三黄金二卷三模政治试题
4 . 漫画《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完的坎》给我们的启迪是(     

①既要对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勇于面对困难挫折
②前进道路上的挫折越多意志就会越坚强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④要实现人生价值就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2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高考押题卷(四)政治试题
5 . 2024年1月,经国际矿物学学会新矿物命名与分类专业委员会评审投票,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课题组联合国际研究小组申请的新矿物倪培石获得正式批准。倪培石属稀土矿物,是目前在自然界中发现的最富铈的硅酸盐矿物。可见(     
①人的认识在实践中会不断深化发展
②把握事物的联系就能创造新的物质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事物的前提
④人们的需要决定事物价值的大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19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6 . 下图漫画中日本所犯的错误是(     

①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陷入无所作为的消极主义
②没有尊重物质运动客观规律,没有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③没有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能创新解决方法
④没有坚持物质决定意识,主观臆断核污染水入海的可行程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19更新 | 2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海南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政治试题
7 . 用吹气球解释宇宙膨胀、用动画说明双缝干涉实验、在镜子前演示宇称不守恒定律、把饭后剩下的骨头还原成模型来普及古生物学……在各大视频平台,许多极具趣味性的科普引人关注,让不少网友感叹:“原来科学这么有趣!”这些做法(     
①通过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普及了科学知识
②从实际出发展现了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
③用实验验证了人是可以利用和改变规律的
④认识和利用了不同事物自身的特殊规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19更新 | 2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一 )政治试题
8 . 漫画讽刺了一些人在想问题、做事情时,没有(     

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②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从发
③看到社会生活都是实践的       
④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1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9 . 在自然界中,植物亦有“爱”和“恨”。洋葱和胡萝卜是好朋友,他们发出的气味可相互驱逐害虫;玉米和豌豆间作,二者生长健壮,互相得益;而有些植物间则“水火不相容”,彼此都有“血海深仇”,卷心菜和荠菜是一对势不两立的仇敌,相处后会两败俱伤;水仙和铃兰休想为邻,长在一起会“同归于尽”。植物的爱和恨就是植物的相生相克,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生物化学群落学。科学家们认为,研究各种植物间的爱和恨,可指导人们规划绿化、美化环境和农作物合理化布局。这说明(     
①任何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要尊重和利用自然规律,并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
③联系是普遍性和客观性的统一、多样性和条件性的统一
④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提高人们活动自觉性和预见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18更新 | 3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新八校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10 .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但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这表明(     
①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服从自然才能战胜自然,让位自然、回归自然就能实现人类福祉
③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是在征服自然中成为世界的主宰
④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过程中,要坚持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