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4 道试题
1 . 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基因组测序和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提出“桑树染色体断裂一融合循环”理论,打破了以往“一种生物只有一套染色体基数”的认知,为绘制桑树亲缘关系“家谱”奠定了基础,也将为桑树学科和产业发展提供更精准的指导。科研人员(     
①根据自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获得对事物完整的认识
②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通过科学实验深化对桑树染色体基数的认知,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
④提出该理论,旨在打破“一种生物只有一套染色体基数”的认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截至2023年2月10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执行全球遥感科学探测任务已经满两年。两年来,环绕器“履职尽责”,获取一手探测数据,取得了丰硕科研成果。这充分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突破规律的限制
③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哲学依据是(     
A.人类的意志和意愿支配着社会的发展
B.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C.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推动社会的发展
D.客观规律性和社会实践活动是辩证统一的
2023-03-0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综合练习(一)
4 . “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段讲话蕴含的哲理是(     
A.必须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B.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D.社会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2023-03-07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综合练习(一)
5 . 人体是抗击病毒的“机制”,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升高的体温刺激免疫系统打败病毒。在理想的情况下,免疫系统创造了让病原体难以生存的环境,一旦病原体适应更高的温度,人的免疫系统就无法发挥作用。人的免疫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是(     
A.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变化B.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有决定性作用
C.自然有可能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前提D.人在受自然制约的同时也改变环境
2023-03-0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综合练习(一)
6 . 今年,长春等一些城市将出租车从传统燃油车换成了纯电动车型,近日,由于下起了雨夹雪,冰水混合物冻住了电动汽车的电池仓,换电之前不得不加热融冰,换电池速度大大降低,导致司机师傅们在换电站一排队就是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现在当地还不是最冷的时候,司机们担心,未来气温下降又该怎么办?这告诫我们做事情(       
①要有超前思维,科学预见电动车在冬季可能遇到的问题
②要坚持辩证思维,明确事物都有两面性,理性对待
③要运用发散思维,创造性地多路径寻找解决方案
④要遵循客观规律,东北的冬天不适合使用电动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任何困难曲折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面对重重挑战,我们决不能丧失信心,犹疑退缩,而是要坚定信心、激流勇进。这表明(     
①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③面对挫折与考验,我们要把握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
④我们既要对未来前途充满信心,又要树牢斗争思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2022年9月1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获批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内地与香港合作大学。十年时间,粤港澳大湾区以不到1%的国土面积创造出全国12%的经济总量,成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高质量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从哲学的角度看,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说明(       )
①要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
②联系是普遍的,突破条件的限制就能准确把握事物的联系
③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
④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的需要合理利用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2-18更新 | 207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练习
9 . 北宋画家李成在其山水画中,“画山上亭馆及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理由是“自下望上,如人平地望塔檐间,见其榱桷(椽子)”,强调绘画应基于画家视角,描绘目之所见。沈括提出不同见解:“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若同真山之法,以下望上,只合见一重山,岂可重重悉见?”他质疑“真山之法”,强调画家应对物象进行类比、想象与创造。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绘画的艺术性不在于刻画目之所见,而在于表达画家“心之所观”
②只有准确描摹和再现目之所见的实景,才合乎绘画创作的规律
③绘画创作既要基于目之所见,又要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再现目所不见
④绘画构思需要实现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飞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2022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某研究团队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一个新的细菌菌属。这是团队在发现华西克雷伯菌、华西肠杆菌等多个新菌种之后的又一新发现。新菌属的发现在细菌的临床实验室鉴定、精确的流行病学调查、细菌耐药性监测等方面具有科学价值。据此可知(     
①对原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能获得新发现
②科学发现要以实践为基础并为实践服务
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研成功的基础
④创新思维的成果应该有其新颖独到之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2-17更新 | 298次组卷 | 5卷引用:单元质量检测与 试题属性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