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意识的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苍筤”是春天竹子出生时的青绿,“月白”是月光洒下的一片青白,“海天霞”是云朵和天空染上的那层浅红,“暮山紫”是黄昏山间烟雾与夕阳交织的紫色……气韵雅致的中国古色从天地万物的造化中衍生而来,充满中国人的感知力与想象力。中国古色(       
①展现中国传统美学的魅力,承载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②融合自然具象与心灵意象,在触类旁通中创新色彩表达
③体现对自然现象的把握,源于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感知
④作为主体的想象,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1-16更新 | 935次组卷 | 13卷引用:黄金卷08(山东专用)
2 . 电视剧《人世间》展示了中国社会近50年来的发展变迁,贯穿其中的,既有中国社会发展的“光荣与梦想”,也直面了改革开放进程的艰难与复杂,塑造出众多劳动者、建设者、改革者、创业者等人物群像。这部接人间地气、充满人间至情的作品让亿万观众指点追剧。由此可见(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该剧的创作源于原著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主创人员的匠心制作
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该剧蕴含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一主流价值观的精神内核
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该剧真实折射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经历的社会巨变
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该剧为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和幸福人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0-12更新 | 1719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3 . “诗家三昧”指诗歌创作的秘诀。由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中使用,后用以指代诗歌创作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灵感突发、文思泉涌的生命状态。陆游在这首诗中讲述年轻时学诗未有心得,后从军,驻守南郑,火热、紧张、刺激的军营生活,使其诗风发生巨变,灵感纷至沓来。从陆游的创作历程可以看出(     
①“诗家三昧”的获得具有随机性、偶然性、独特性特点
②“诗家三昧”是在人们的实践中生成、实现和确证的
③“诗家三昧”只有在反映现实的创作活动中才能获得
④借助“诗家三昧”可以使虚构世界超越客观条件限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4-28更新 | 2074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把奶油、糖、水、香精之类的东西混在一起,经过一番搅拌冷冻操作,做出的东西叫做冰激凌。如果在冰激凌里加点颜色,堆出一些形状,再弄点风花雪月的图案,就超越了冰激凌,叫做“情调”或者“文化”。冰激凌几块钱一桶,“情调”则要几十块钱一勺。由此可见(     
①主观心理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             
②客观事物的属性可以由人的情绪决定
③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          
④有的事物既可以是客观的又可以是主观的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
2022-11-01更新 | 1092次组卷 | 37卷引用:山东省邹城市兖矿一中2021届高三9月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十四届全运会的会徽取象传统礼天玉璧。玉为自然之精华,玉璧为致敬上天礼器,寓意全国人民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庆祝第一个百年梦想的实现和第二个百年梦想的到来。会徽中心部分为宝塔山、延河水和五孔窑洞,它们是中国革命的灯塔,表达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迎接任何挑战的坚强意志。会徽的设计表明(     
①审美标准的客观性使作品的价值不因时代变化而改变
②优秀艺术作品总是要立足时代之基、体现时代的特征
③艺术作品内容因创作主体的理想与情感而具有主观性
④创作主体的知识背景和审美对艺术创作产生深刻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1-22更新 | 1568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统考政治试题
6 . 下图是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会标,会标的设计理念来源于中国的剪纸艺术和印章文化,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大会主题相呼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受好评。这表明(       

①优秀艺术作品总是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
②主体的知识和审美观对艺术创作有深刻影响
③艺术作品表达的是创作主体的理想与情感,不具有客观内容
④审美标准具有客观性,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因时代变化而改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7-08更新 | 7719次组卷 | 56卷引用:山东省邹城市兖矿一中2021届高三9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面对当前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等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西方有人就此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认为文明的冲突将成为全球政治的主宰,世界是多样的,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不同文明之间存在差异甚至矛盾,既是常态也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认识、理性对待。国家主席习近平用文明交流互鉴的两个“应该”,指明了当前应对挑战的解决之道:“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籍,携手解决人美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意识的知识说明不同文明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2020-05-26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0届高三新高考模拟政治试题(四)
8 .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慈鸟: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羊羔和乌鸦的能动性活动与人类活动有本质的区别
②人类敬母爱母之情是由动物“反哺本能”进化而来的
③“跪乳之恩”与“反哺之义”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④跪乳和反哺受感性支配,不会也不可能包含理性因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9-18更新 | 1753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凤城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对于同一棵古树的美,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理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是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看作是美: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是美,上述审美感受的差异表明
A.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B.认识对象是意识的能动反映
C.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0 . 2019年8月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嘉峪关,拾阶而上,登临城楼,察看关城布局,并听取长城保护情况介绍。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总书记的讲话蕴含的哲学道理:
①人们对中华文明的认识是凝结在万里长城这一载体之中
②人们对中国印象是对万里长城这一对象主动创造性反映
③人们对中国印象是对万里长城这一客观存在正确的反映
④人们对万里长城的深入认识,能够揭示中华文明的真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