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决定意识(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虫二”是泰山刻石中的字谜之一,它是繁体字“風”和“月”的一部分。繁体字“風”去掉里边的一撇和部首,就剩个“虫”字;“月”字去掉外面的边儿就剩下个“二”字。该刻石的寓意为“风月无边”,表现了泰山风光的幽静秀美和雄浑深远,这样的构思可谓精深独特,别出心裁。材料表明(       )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对外界作出反映        
②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人脑加工改造的结果
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离不开特定的主客观因素
④意识的主动创造性为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奠定基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9-07更新 | 1081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2023年春节档国产影片《流浪地球2》大火。影片中的诸多硬核装备,比如电影中酷似歼-20的战斗机、步履式挖掘机、太空电梯等其实都是根据国产尖端装备设计改造出来的;影片还传达了“灾难面前,唯有团结”的“中式价值观”,表明了我们对于全球气候、和平发展等重要议题的态度以及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切和责任。该影片的成功表明(     
①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②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联系是普遍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推动社会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4-11更新 | 50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届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模)政治试题(二)
3 . 北宋画家李成在其山水画中,“画山上亭馆及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理由是“自下望上,如人平地望塔檐间,见其榱桷(椽子)”,强调绘画应基于画家视角,描绘目之所见。沈括提出不同见解:“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若同真山之法,以下望上,只合见一重山,岂可重重悉见?”他质疑“真山之法”,强调画家应对物象进行类比、想象与创造。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绘画的艺术性不在于刻画目之所见,而在于表达画家“心之所观”
②只有准确描摹和再现目之所见的实景,才合乎绘画创作的规律
③绘画创作既要基于目之所见,又要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再现目所不见
④绘画构思需要实现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飞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2-18更新 | 715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辛集中学2023届高三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4 .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所创作的形象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情志相融而成的,有一个对客观外界、印象进行筛选与提炼并渗入作者主观情志的过程。一旦形成之后,不同于原先的物体,就好比照相不等于国画。以下对形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形象是对客观物象的能动反映,客观物象是形象的物质载体
②形象是艺术家通过直接再现客观物象,融入主观情志而生成的
③艺术形象一旦生成,就完全脱胎于原先的客观物象而独立存在
④形象是人脑对客观物象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其形式是主观的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3-02-08更新 | 4579次组卷 | 34卷引用: 河北省正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四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科学家发现,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做“杏仁核”的区域总是会进入兴奋状态。“杏仁核”受损的患者,即使面对威胁,也不会产生害怕的情感。这表明(  )
A.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D.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2022-12-12更新 | 2638次组卷 | 174卷引用: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③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2-06更新 | 2085次组卷 | 146卷引用: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周测二
7 . 费尔巴哈说:“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这告诉我们(   )
①存在与意识相互影响,意识都是存在的正确反映
②存在与意识有先后之分,没有存在也就没有意识
③存在与意识相互分离,所以存在可以没有意识
④存在与意识具有一致性,我的意识表达我的本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0-06更新 | 1435次组卷 | 35卷引用:河北省行唐启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人间随处有诗意,千年至美莫如诗。”诗词之美,美在意境,贵在意境。诗词的意境,是指诗词的意(情意、思想内容)和象(景象、画面)的结合,“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诗词的意境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人脑的机能
B.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的结果
C.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直接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寓情于景的结果
D.诗词的意境是诗人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
2022-08-25更新 | 3532次组卷 | 68卷引用:河北省正定县第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1月份月考政治试题
9 . 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从哲学角度看(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②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④物质是运动的,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8-13更新 | 3057次组卷 | 194卷引用: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周测二
10 . 北京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开幕。会徽“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会徽以蓝色为主色调,寓意梦想与未来,以及冰雪的明亮纯洁;红黄两色源自中国国旗,代表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在“BEIJING2022”字体的形态上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艺术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也体现出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这表明(     

①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
③艺术作品表达的是创作主体的理想与情感,不具有客观内容
④审美标准具有客观性,艺术作品的价值不会因时代变化而改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