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决定意识(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6 道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 . “人见佳山水,辄曰‘如画’,见善丹青,辄曰‘逼真’。”清代画家王鉴的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审美体验。可见,“如画”与“逼真”(     
A.是对现实的描绘和升华,实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
B.表明事物的存在受到主体认识和体验的制约
C.说明观念可以无限趋近于客观现实
D.反映了山水与丹青的联系具有“人化”特点
2023-07-05更新 | 8506次组卷 | 4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2 . 近年来,用竹子代替塑料的理念受到广泛认可竹子具有生长快、强度高、可塑性佳、可迅速无害化降解等特点;我国竹子种类丰富,种植业发达。“以竹代塑”理念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     )
A.属于感性认识,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B.基于竹子自身优良属性,符合我国的客观实际
C.具有客观物质性,有利于推动我国竹产业发展
D.立足已有经验,有利于推动“减塑”实践发展
21-22高二·全国·假期作业
3 . 下图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生物的反应形式是意识产生的前提
②人能动地认识世界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④人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3-17更新 | 5642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检测政治试题
4 .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讲到,19世纪欧洲一些神灵研究者声称自己具有让人返老还童、改形换貌、招魂降神以及点石成金等超意识能力。对这些“超意识能力”评价正确的是(       
①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          ②肯定了人类具有穿越到神灵世界的能力
③无视了物质的决定性          ④说明人类意识具有不受限制的创造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6-12更新 | 8294次组卷 | 62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政治试题(选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许多百岁老人拥有FOXO3基因,科学家猜测,这可能是他们保持身心活跃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缺乏该基因的小鼠在压力状态下很快出现脑细胞死亡。新的研究发现,这种基因具有使大脑干细胞在压力状态下留存下来的神奇功能。这佐证(        )
①意识活动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前提②人的意识是从动物心理发展而来的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④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循环永无止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6-16更新 | 6470次组卷 | 55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6 . 杭州第19届亚运会会徽“潮涌”由扇面、钱塘江、赛道等元素组成,寓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潮的涌动和发展,也象征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携手,永远向前。这表明(     

①意识内容来自创作者的主观感悟
②艺术创作归根结底不能凭空创造
③艺术作品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
④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的特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9-10更新 | 1883次组卷 | 44卷引用: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下图是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会标,会标的设计理念来源于中国的剪纸艺术和印章文化,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大会主题相呼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受好评。这表明(       

①优秀艺术作品总是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
②主体的知识和审美观对艺术创作有深刻影响
③艺术作品表达的是创作主体的理想与情感,不具有客观内容
④审美标准具有客观性,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因时代变化而改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7-08更新 | 7723次组卷 | 56卷引用:江苏省如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2018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政治21)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
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
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18-06-09更新 | 12624次组卷 | 117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高邮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9 .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首《采桑子·重阳》是毛泽东同志于1929年在上杭养病时所作,当时毛泽东处于革命生涯中短暂受到挫折的时期。这首词以传统“悲秋”的伤感基调起头,但内容却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悲秋”在毛泽东眼中却“不悲”表明(     
①抒情主体可根据实践的需要自觉选择意识反映的对象
②抒情主体主观世界不同,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就不同
③不同抒情主体的意识都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④不同抒情主体无法对同一客观事物作出一致真实反映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从哲学角度看(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②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④物质是运动的,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8-13更新 | 3056次组卷 | 194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