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决定意识(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2023年10月5日,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正式发布,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黄岗山区域发现蝶类新物种——黄岗山白灰蝶。这佐证了(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事物的客观性基于人的发现
③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③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2-06更新 | 2064次组卷 | 146卷引用:安徽蚌埠禹会区北京师范大学蚌埠附属学校高二政治必修四政治阶段精练(三)
3 . “人间随处有诗意,千年至美莫如诗。”诗词之美,美在意境,贵在意境。诗词的意境,是指诗词的意(情意、思想内容)和象(景象、画面)的结合,“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诗词的意境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人脑的机能
B.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的结果
C.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直接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寓情于景的结果
D.诗词的意境是诗人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
2022-08-25更新 | 3531次组卷 | 68卷引用:安徽蚌埠禹会区北京师范大学蚌埠附属学校高二政治必修四政治阶段精练(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这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业的发展,我国对大豆的需求大幅增加,进口量增长较快。目前,国产的大豆可以满足食用消费需求,进口的大豆主要是用于食用植物油和畜牧业饲料蛋白这方面的需求。因此,我们要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加大豆油料的供应,更重要的是立足自身,下大决心扩大大豆和油料的生产,让“油瓶子”里尽可能多装中国油。通过积极恢复东北地区的大豆面积,支持东北地区积极推行大豆玉米合理轮作;在全国各地积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由于带状复合种植能够不遮蔽光线、满足两种作物的需要,能够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能稳产,同时又多收一季大豆;积极发展油菜、花生、芝麻等其他油料生产,多油并举、多措并施,经过5~10年的努力,争取大豆和油料的自给率能够有较大提高。


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分析我国下大决心扩大大豆生产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通常感到时间在不断流逝,然而有的科学家认为,和空间一样,时间是不会流逝的。其实,不管人们有何感觉,意识的内容都是(     
A.主观意志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产物
C.人脑机能决定的D.客观存在的反映
2018-03-28更新 | 26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蚌埠禹会区北京师范大学蚌埠附属学校高二政治必修四政治阶段精练(三)
6 .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所描绘的这种景色在江南的山林间随处可见,但经诗人一提炼,“霜叶红于二月花”却成了千古名句。这说明:
A.名句源于人们对客观现象的加工制作
B.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名句都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复制
D.名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加工改造的结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