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决定意识(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所创作的形象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情志相融而成的,有一个对客观外界、印象进行筛选与提炼并渗入作者主观情志的过程。一旦形成之后,不同于原先的物体,就好比照相不等于国画。以下对形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形象是对客观物象的能动反映,客观物象是形象的物质载体
②形象是艺术家通过直接再现客观物象,融入主观情志而生成的
③艺术形象一旦生成,就完全脱胎于原先的客观物象而独立存在
④形象是人脑对客观物象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其形式是主观的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3-02-08更新 | 4574次组卷 | 34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2 . 下图是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会标,会标的设计理念来源于中国的剪纸艺术和印章文化,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大会主题相呼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受好评。这表明(       

①优秀艺术作品总是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
②主体的知识和审美观对艺术创作有深刻影响
③艺术作品表达的是创作主体的理想与情感,不具有客观内容
④审美标准具有客观性,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因时代变化而改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7-08更新 | 7727次组卷 | 56卷引用: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3 .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的这首《杨柳枝词》借柳树所生之地不得其位,因而不能得到欣赏的境遇,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也含蓄地抨击了当时的人才选拔机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从枝条着手描写柳树的美态体现了诗人意识的自觉选择性
②荒园孤柳等景观元素是诗人独特审美思维必不可少的基础
③一株垂柳荒凉冷落的处境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内心世界
④诗人大胆突破固有诗词创作规律使该诗艺术力量感人至深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4-15更新 | 2245次组卷 | 25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三(9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的《满江红》不仅表达了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而且呈现出南宋山河破碎的屈辱历史。这表明
①诗歌是对现实的写照,此词真实折射了当时国家危亡的现实情况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此词的伟大价值推动了当时社会、历史的进步
③诗歌的形式是主观的,该词中蕴含着作者的“再造”现实的创造力
④诗歌的内容是客观的,该词的创作源于作者对当时国家命运的忧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