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决定意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近年来,用竹子代替塑料的理念受到广泛认可竹子具有生长快、强度高、可塑性佳、可迅速无害化降解等特点;我国竹子种类丰富,种植业发达。“以竹代塑”理念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     )
A.属于感性认识,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B.基于竹子自身优良属性,符合我国的客观实际
C.具有客观物质性,有利于推动我国竹产业发展
D.立足已有经验,有利于推动“减塑”实践发展
2 . 根据我国各重点行业碳排放基数和2060年减排需求预测,科技部等9部门印发了《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系统提出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创新方向,统筹低碳科技示范和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措施,推动科技成果产出及示范应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前瞻性思考有助于人们趋利避害、规划未来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③意识归根到底是对客观存在的客观反映
④实践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们不断探索和研究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23高三下·湖北武汉·阶段练习
3 . 北宋画家李成在其山水画中,“画山上亭馆及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理由是“自下望上,如人平地望塔檐间,见其榱桷(椽子)”,强调绘画应基于画家视角,描绘目之所见。沈括提出不同见解:“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若同真山之法,以下望上,只合见一重山,岂可重重悉见?”他质疑“真山之法”,强调画家应对物象进行类比、想象与创造。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绘画的艺术性不在于刻画目之所见,而在于表达画家“心之所观”
②只有准确描摹和再现目之所见的实景,才合乎绘画创作的规律
③绘画创作既要基于目之所见,又要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再现目所不见
④绘画构思需要实现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飞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     
A.独立于具体事物的客观实在B.整个世界的万事万物的总和
C.对具体物质形态的概括总结D.反映人们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2023-02-14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综合练习(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谣言是指没有事实存在而捏造的话。它或者通过闲言碎语,或者通过书面形式传播。几乎所有的谣言都带有恶意的攻击性质。由此可见,谣言(     
①因属捏造而不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
②因没有事实存在而不具备物质基础
③自身的性质影响了其反作用的性质
④传播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悲秋”可追溯到造字之初,秋心为“愁”,或曰秋天有一颗哀愁的心,在中国文学里,从《诗经》起,人与自然就表现出血肉相连的关系,故当秋风萧瑟、木叶飘零、鸟去兽隐,岁之将终,敏感的人们便心生悲凉:自伤年华易逝,哀叹美人迟暮。由此可见(     

①“悲秋”的心境源于人们的多愁敏感性格

②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③秋天的情景是形成“悲秋”心境的客观基础

④秋天的情景与“悲秋”的心境是相互影响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2022年9月3日至4日,话剧《主角》在河北衡水保利大剧院上演。该剧以秦腔名伶忆秦娥的舞台人生为聚焦点,将对时代、社会、世界乃至深邃人性的观察与体验融会贯通,是以中国古典审美方式讲述的一个寓意深远的“中国故事”,浸透着对时代的关照和对人民的关切。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取决于创作者的追求
②艺术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的表达与情感升华
③艺术创作是按照创作者意图改造世界的观念活动
④艺术作品的寓意是客观存在移入人脑的主观映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一些西方国家基于傲慢与偏见,在污名化中国疫情的同时极力淡化本国疫情,在无端指责中国抗疫举措的同时却对本国抗疫失利频频“甩锅”。凡此种种,既麻痹、误导了本国民众,又错失了抗疫窗口期,最终搅乱了自身的抗疫节奏。这表明(     
①错误的意识源于人们大脑的主观臆造       
②意识反映外部世界可以脱离现实的存在
③主观唯心主义在实践中是极其有害的       
④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入歧途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写道:“这个人在做什么,为什么做,他说了什么,想了什么,争论什么,注意所有这些事情将使我们忽略了观察我们自己的支配力量。所以我们应当在我们的思想行进中抑制一切无目的和无价值的想法,以及大量好奇和恶意的情感。”这启示我们(       
①要善于突破主客观条件对主体认识的制约
②要把握好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要善于排除外界因素对主体认识的不利干扰
④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科学家发现,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做“杏仁核”的区域总是会进入兴奋状态。“杏仁核”受损的患者,即使面对威胁,也不会产生害怕的情感。这表明(  )
A.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D.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2022-12-12更新 | 2538次组卷 | 174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单元同步练习: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