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决定意识(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③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2-06更新 | 2089次组卷 | 146卷引用:山西省沁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唐朝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对这句千古名句理解正确的是(       
①诗人在这里描写的是雪景,并不是真的梨花盛开的情景,说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②诗人把雪景想象成满树的梨花盛开,说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雪景在这里被诗人想象成了满树梨花盛开,说明想象源于作者的情感
④雪景在这里被诗人想象成了满树梨花盛开,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 . 献礼党的二十大的电视剧《我们这十年》近日在东方卫视热播。该剧云集国内100多位一流的编剧、导演、主演主创,走进街头巷尾,深入田间地头,实地采风,体验生活,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力图真实描绘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真情讴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和人民群众的新风貌、新奋斗。这表明(     
①艺术作品的创作离不开客观物质世界
②创作者的目的决定了艺术创作的内容
③艺术作品的创作注入了创作者的主观情感
④优秀的艺术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的直观再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的雨是恬淡人心的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的雨是让人止不住思念的雨。“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的雨是人生漂泊零落、心痛到极致的雨。这说明(     
①哲学往往产生于曲折且复杂的人生经历之中
②雨以不同的形态反映了诗人不同的内心感受
③大自然的雨是诗人独特审美不可缺少的基础
④诗人对自己人生境况的抒写具有自觉选择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1-08更新 | 240次组卷 | 36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九中学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对这一最美公交车标语,从哲学角度看(     
①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③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④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2022-10-31更新 | 347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6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不同感受,体现了(   
①意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性反映
②悲秋的情绪来自诗人对秋日的感受
③意识是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过程
④意识是反映现实与再创造的统一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7 .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对荷花的描写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
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②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4-18更新 | 587次组卷 | 7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8 . 谷歌人工智能系统AlphaGo战胜韩国棋王李世石的消息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具有自我意识后将会取代人类。这一观点
A.承认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B.承认人工智能是物质的反映
C.否认人工智能是人脑的产物
D.否认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
9 .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从美食中体味到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
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
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6-11-26更新 | 313次组卷 | 2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平遥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10-11高二下·山东聊城·阶段练习
名校
10 . “人生就像牙缸,你可以把它看成杯具(悲剧),也可以看成洗具(喜剧)。”这句幽默的流行语体现了()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客观世界的变化依赖于人的意识
C.真理作为意识范畴具有不确定性
D.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2016-11-26更新 | 76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1-2012学年山西省临汾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