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决定意识(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1 道试题
1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荒凉的古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缓缓落下,忧伤的游子还漂泊在天涯。该词所蕴含的意境(     

①决定于游子倦于漂泊的凄苦之情
②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表明实景和诗人的情感可以相互转化
④是诗人主观情感和客观景象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榫卯结构是木质器物间起连接作用的一种结构,凸出为榫,凹陷为卯,榫与卯之间巧妙组合,互相支撑达到比钉子更牢固的效果;故宫的斗拱就是结构精巧的榫卯结构,斗拱由很多小尺寸的木构件在水平和竖向拼插、叠加而成,作为一个整体可以承担整个屋顶的重量,承受不同方向的冲击,保护建筑的完整。材料体现了(     

①人的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让故宫建筑成为“凝固的艺术”
②立足整体优化组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③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辩证地看问题
④榫卯结构创新的高度取决于人们观念的更新程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祥瑞神物。龙穿越千年腾飞于天地间,随着时代变迁,龙的意象也有所变化,每个时代的龙都反映着其所处时代的特征。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龙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代表着奋发向上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意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龙文化
③神话中的事物源于对客观世界的想象             ④龙的象征意义可以由人们主动创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6-05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4 . 童年失忆症(也称婴儿失忆症)是指无法回忆起生命头两三年所发生的事情,脑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皮层在生命的前两年继续成熟,大量的神经元生长和髓鞘形成的增加使大脑皮层拥有了记忆功能。大脑皮层和海马体中的神经元得到增加后,就用新的连接取代了旧的连接。因此,神经元的增加实际上会通过创造新的突触来破坏生命早期形成的记忆。童年失忆症的脑科学成因佐证了(     
①意识与物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②记忆产生与发展依赖于人脑的发育
③记忆的内容来自于成熟的大脑皮层
④物质世界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客观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框景是建筑艺术园林构景方法之一,空间景物不尽可观,或则平淡间有可取之景。利用门框、窗框、树框、山洞等,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的门、窗、洞或者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让园林每一处都成为一幅画、一首诗。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古典园林艺术具有历久弥新的文化特质和价值禀赋
②框景设计艺术给人的诗意感受源自游客的主观意象
③自然景观与建筑风格相互交融构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④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月亮之上”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标识。该标识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索工程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落笔的飞白由一群和平鸽构成,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写意的笔触旨在传达一种探索的信念。从意识产生的角度看(       

①大脑这个物质器官为标识的产生提供生理基础
②生活中的圆月、脚印等为标识的产生提供依据
③标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形成的主观映象
④标识的产生源于设计师的灵感和创造思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这是诗人陆游眼中幽寒孤若的梅花;“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是毛泽东主席眼中傲雪凌霜的梅花。同样一枝梅花,在不同人眼里却有完全不同的境界,体现出(       
①两首诗词都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有机统一
②作者的知识和素养对诗词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③作者对梅花的描述体现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
④梅花因为诗人的不同心境发生了形态上的变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2022年,河南卫视推出的《重阳奇妙游》引来各界好评,其中在舞蹈节目《云窟万象》中,以莫高庭、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中国四大石窟艺术为创作元素,通过女子群舞的形式展现经典石窟造像。具有冲击力的影像画面营造出美轮美奂的石窟艺术之美,让人如痴如醉。这表明(       
①舞蹈作品来源于创作者对石窟艺术造像的想象
②舞蹈作品能摆脱事物固有形态和属性的束缚
③舞蹈作品给观众的感受受主观认知的影响
④舞蹈作品充分发挥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人民网2023年全国两会调查显示:581万人次参与投票,选出了“教育人才”“社会保障”“正风反腐”“乡村振兴”“就业优先”等十大热词。一个个“热词”饱含人民群众满满的信心和期待。这说明十大热词(     
①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生动写照                    
②与现实相互依赖,二者统一于实践
③反映时代大势,能够推动时代发展             
④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4-17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10 . 近年来,福建省根据非遗自身传承、衍变的规律,提出生产性保护的理念,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药物炮制类非遗项目,在保持非遗核心技艺的真实性和传统工艺流程的整体性等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生产实践,使之更紧密地融入当代生活。上述做法的哲学依据是(     
①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人的需要和意志规定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方向
③尊重规律是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④人的正确理念是规律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