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决定意识(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习近平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2021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要求试点地区细化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目标,先行先试,做好探索,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关键在教育理念的转变。作业改革要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体现“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导向,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不得布置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与此同时,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堵住“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口子。只有校内保障与校外治理两手抓,方能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共同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简述如何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
2023-11-30更新 | 194次组卷 | 24卷引用:新疆乌苏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社会的“稳定器”。2022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增长劳动力近1600万人,创多年来新高。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就业压力加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坚持将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着力保市场主体,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

2022年以来,一系列部署着力助企纾困、稳岗扩岗,一揽子政策全力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如:提高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标准,加力落实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政策,推出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通过开放求职登记、完善实名帮扶等9方面措施,对2022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和35岁以下失业青年集中开展服务攻坚行动等。这些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的压力,但也要看到,疫情等不利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青年就业困难仍待进一步破解。


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论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促进就业的。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岁月流转,掠过漫天星斗。从董存瑞、雷锋,到钱学森、陈景润,再到“四大天王”和周杰……偶像的更迭,映射着时代的变迁,也不断改写着“偶像”的内核外延。从“颜值即王道”到“追最闪亮的星”,当代青少年的偶像观正走向成熟。其中,“贡献者”“中国赞”“人民英雄”

等词语成为关键标签。当代青少年,成长于快速发展的和平年代,国家强盛使他们有着更高的奋斗起点,共和国闪亮的星将是他们奋斗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动力。“硬核医生”张文宏成了“网红”,他专业素养高,不讲虚话空话,为患病者和更多的人作出实际贡献;追悼“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记录伟大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小视频在网上点击量过亿,网友叹服于袁老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性贡献...网友追捧大科学家、大知识分子,指向的是他们所代表的科学精神、奉献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翻看再多的人物传记,都不及当下的现实更能让中国年轻人再次思考或重塑自己的英雄观。星空浩瀚,引路者众。不知不觉间,当前青少年对偶像的崇拜,已从“仰望”向“共生”改变,他们不再采取匍匐膜拜的姿态,而是用偶像的精神引导日常生活。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当代青少年偶像观嬗变的依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2月20日上午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习近平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要明确学习要求、学习任务,要立足实际、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守正创新,推进内容、形式、方式、方法的创新,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不断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党员在党史学习中如何正确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
2021-04-02更新 | 648次组卷 | 14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基建”成为2020年激活经济新动能的热词。

“新基建”指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以现有5G网络、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既包括以科技产业升级为核心领域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又包括轨道交通等交运短板、核电等能源短板、垃圾回收处理等环保短板、医院养老院体育场等民生短板等领域。新基建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相互融合、共建共享,才能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基建能为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插上信息化、智能化的“翅膀”,提高传统基础设施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降低建设或运营成本。中央将结合顶层设计和地方实际,规划布局“新基建”,点亮中国经济的未来。


结合材料,从探索世界的角度,说明如何用“新基建”点亮中国经济的未来。

6 . 1986年,我国出台《民法通则》,并先后出台继承法、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一系列民事单行法律。从当时的社会条件来看,这是很大的进步。时至今日,面对社会运行和公民财产状况发生的深刻改变,以前的《民法通则》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一部统一的民法典势在必行。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新中国几代人孜孜以求的“中国民法典”梦想迈出坚实一步。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制定的《民法典》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资格,完善监护制度、调整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下限、设立“特别法人”、保护网络虚拟财产……很多和人民生活相关的问题,对于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来说,民法典的制订可以让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结合材料,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民法典》制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7 . 材料:我国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一个特别之处,在于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不再设定经济增长目标,是综合研判国际国内形势,对预期目标作出调整后达成的共识。它反映了中国对自身经济和全球经济形势的一个客观判断,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形势是悲观的。恰恰相反,当前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复工复产的节奏和力度,加上一揽子政策逐渐发挥作用,坚持稳中有进,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国经济正走上正轨。但任何一个经济体,从骤停到恢复常态都是需要时间的。因此不设置目标,也表明了政府的认识是非常客观的,中国经济正在坚定前行。


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说明中国经济是怎样坚定前行的?

8 . 材料:2020年2月10日起,江西统一安排中小学生在线上课。课程安排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课程和课时,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在延期开学期间听课不停学。延期开学期间,全省中小学生可通过广电网络有线电视,江西IPTV(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互联网电视在电视机上收看,也可通过“教云”平台在电视,手机和平板上学习。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学科教育,健康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同步进行。


思考:省教育厅制定线上教学方案的依据是什么?这给了我们怎样的哲学启示?
9 . 为什么中国的疫情防控工作会得到全世界的称赞?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养老是当下关注度比较高的社会问题之一,也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随着《老有所依》等相关电视剧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需求的关注和热评。下面是社会上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看法。

甲: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养儿防老是我们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百善孝为先”,我们应该弘扬孝道文化,继承家庭养老的传统。

乙: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庭走向小型化,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严重冲击,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加快养老服务业,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丙: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模式中,居家养老(是指老人居位在家,由社区等为他们提供养老服务)占80%左右,机构养老(是指在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等机构养老)占10%左右,还有以房养老、互助养老等多种形式。我们可以借鉴和统筹多种养老形式。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结合材料回答应如何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