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决定意识(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21-22高二·全国·假期作业
1 . 下图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生物的反应形式是意识产生的前提
②人能动地认识世界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④人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3-17更新 | 5650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苏省2021年高考政治试题
2 .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的雨是恬淡人心的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的雨是让人止不住思念的雨;“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的雨是人生漂泊零落、心痛到极致的雨。这表明意识(     
A.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B.能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C.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源于对现实的追问和思考
2022-01-07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政治试题

3 . 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庄严的目标承诺。这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坚定决心。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作出部署。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完善监督考核机制。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1)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的重大意义。
(2)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我国在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做了怎样的努力。
2022-01-07更新 | 42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政治试题(二)
4 .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要求整体把握漫画(如下图)内容与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自身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下列给出的标题中比较切合漫画寓意且对应哲学理解正确的是(     
A.圆滑与正直——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
B.写人与做人——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C.成才与成人——物质决定意识
D.部分与整体——关键部分发展决定整体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米”的长度单位怎么来的?1983年10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上,正式通过了米的新定义:米为光在真空中,在1/299792458秒内的时间间隔内运行距离的长度。因此,有同学认为,“不是光速定义了‘米’的长度,而是人类用米的长度‘规定了’光速。”从哲学角度看(     
①人类的知识体系是在主观世界不断建构和完善的结果
②用“米”表示的光速取决于人们定义的“米”的长度
③人类对“米”的定义必须依赖于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
④对“米”的长度人为定义创造了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12-14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1-2022学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测试政治试题
6 . 透过这封家书,我们能够感悟到(     
亲爱的弟弟妹妹:

我今与你们永诀了。

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我死后,有我千万同志,他们能踏着我的血迹奋斗前进,我们的革命事业必底于成,故我虽死犹存。我的肉体被反动派毁去了,我的自由的革命的灵魂,是永远不会被任何反动者所毁伤!我的不昧的灵魂必时常随着你们,照护你们和我的未死的同志,请你们不要因丧兄而悲吧!

——摘自江苏宜兴革命烈士史砚芬家书


①实现革命理想而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
②开天辟地,勇于创新的伟大创造精神
③高昂的精神能够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④人的精神可以不依赖于物质独立存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11-25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7 . 在中国,红色传统上表示喜庆,比如在婚礼上和春节都喜欢用红色来装饰。在北美的股票市场,红色表示股价的下跌,而在东亚的市场,红色表示股价上升。材料表明( )
①意识的作用,往往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事物的特殊本质
④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2021-11-23更新 | 21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8 . 2021年6月1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应有条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面对实际一体化势在必行。

会议要求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扎实做好重点工作,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谈如何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2021-10-20更新 | 23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泰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度检测政治试题

9 . 2021 年 9 月 1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在了解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 规划建设运行情况后,习书记强调榆林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加快核 心技术攻关,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请结合材料,分析习书记榆林考察体现的唯物论道理。
10 . 垃圾分类,被认为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局的有效方法,也是各地在积极倡导并推进的管理举措。但是,民众分类意识不足,分类知识欠缺、参与热情不高以及当前垃圾桶上分类标识模糊和整个垃圾分类回收链条不完整,造成垃圾分类难以真正推进。这告诉我们(     
①主客观条件的不足共同制约着垃圾分类的推进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破解垃圾围城的重要条件
③要用高度的热情武装头脑并指导垃圾分类的实践
④增强垃圾分类意识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局的首要前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9-04更新 | 356次组卷 | 37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