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1 . 《上海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事记》显示,1月22日至2月24日,上海相继发布55条政策(如图分布)。经济政策关键词主要有“企业”“工作”“培训”;医疗政策的热词有“肺炎”“健康”“中医药”;教育领域的高频词是“就业”“学生”“学校”……上海发布这些政策(       
A.旨在能动反映客观事物
B.是履行国家职能的表现
C.促进疫情后的经济增长
2020-05-2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0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2 . 当前,脱贫攻坚也已经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剩下的都是些难啃的“硬骨头”。党员干部越是关键时刻,越要保持定力,戒骄戒躁、谦虚谨慎,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精准扶贫,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对上述材料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把握阶段特征,促成扶贫质的飞跃
B.发挥意识作用,坚定精准脱贫思想
C.正视曲折道路,推动扶贫工作前进
2020-05-26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20届高三政治二模试题
3 . 2020年1月中国专家潜心研究的宿主蛋白调控流感病毒复制周期机制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完善了新型冠状病毒与宿主蛋白形成的相互作用网络,深化了对流感病毒复制周期的理解,为研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药物提供了潜在靶点。从唯物论来看,这证实: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上升性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正确的反映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④意识是对客观物质的能动反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4-05更新 | 715次组卷 | 21卷引用:上海市鲁迅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湖北和武汉是全国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所以,全国各地众志成城,团结一致,支援湖北和武汉抗击疫情,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上述材料哲学启示有(             
①整体具有主导地位,要求搞好局部
②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关键性的部分
③人们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④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2020-03-27更新 | 489次组卷 | 20卷引用:上海市鲁迅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政治试题
5 .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这个2019年度流行语反映了人们对霸道、蛮横人格的嘲笑和反感。从意识的角度对流行语的认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的物质世界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C.意识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2020-02-2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6 . 2019年世界很多国家爆发了非洲猪瘟疫情。2019年10月l8日,我国科学家首次解析出正在困扰各国的非洲猪瘟病毒颗粒精细三维结构,该成果将为开发相关疫苗奠定坚实基础,对推动非洲猪瘟防控产生重要影响。人类防控猪瘟疫情的过程表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目的
B.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C.意识通过实践活动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020-02-0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0届高三等级考一模政治试题
7 . 党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对经济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对经济工作思想方法作出的重大调整,经受了实践检验,是符合实际的。全党同志要坚定信心,按照党中央确定的思路和方法,朝着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从哲学角度看,材料表明
A.科学理论还需要得到实践的检验
B.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作用
C.寻求真知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
2020-01-1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鲁迅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等级考政治试题
8 . 意识作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经产生,便具有能动性。这种“最美丽”的能动性表现在
A.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生动丰富的外表现象
B.不同的意识作用不同,有正确错误之分
C.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发展的规律
2020-01-1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鲁迅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等级考政治试题

9 . 中国梦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某班同学围绕“中国梦”畅谈学习体会。

同学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根植于中国的社会现实。这一伟大梦想,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奋斗,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同学乙……

同学丙……


请运用唯物论相关知识评价甲同学的发言,
2019-12-2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向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政治试题
10 . 亚里士多德从人的自然发展角度,即从人由身体、情感到理性的自然发展过程来思考教育问题,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则从人与社会联系和交往来思考教育问题。两者虽有不同,但都基于对教育对象----人的尊重。他们思考的角度表明
A.教育应该反映客观世界B.教育应该解释客观世界
C.教育应该推动客观世界发展D.教育应该改造客观世界
2019-12-25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向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政治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