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4月8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劳动将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课程。

材料一   某小学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自建校起就创办“开心农场”,开启“新劳动教育”试验,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学校开设了古法造纸、藤编艺术等实践体验课程。目前,该校“开心农场”规模已从最初的5亩地扩大到20多亩,劳动教育延伸到了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引导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自然,播下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种子。该校劳动教育促进了学校德智体美育水平提升,成为闻名全国的“金名片”。

材料二   关于劳动课程标准的施行,网友们各抒己见。

甲: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同心同向,是劳动课程取得有人实效的重要一环。在全社会倡导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让热爱劳动蔚为风尚,真正以劳动为荣。

乙:社会上一定程度存在着“重书本教育、轻劳动教育”的倾向,所以长远的劳动精神培养很重要,要在循序渐进中真正激发学生们对劳动的热爱。

丙:课程资源的缺位将阻碍劳动课程的落实。因此,要充分挖掘身边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各种资源,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程的热情。


(1)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某小学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
(2)请你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材料二中网友们的观点给劳动课程标准施行带来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积极回应广大民众的诉求,中国新冠疫苗接种得到普及,民众的健康意识和素养明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也得到加强。中国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因时因势优化调整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到2023年1月7日,先后制定了十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2022年12月26日国务院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方案指出,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调整疫情信息发布频次和内容。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一系列的措施确保了疫情防控的科学路径、正确方向。事实证明,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是正确的、科学的、有效的。


结合材料,说明“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是正确的、科学的、有效的”的唯物论依据。
2023-03-30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3 .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秋天的一杯奶茶”,网络流行用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③思维是世界的本原
④人的意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3-03-28更新 | 848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适应性考试政治试题
4 . 在新华网调查公布的2022全国两会热词中,收入分配、住房保障、高质量教育、就业创业、健康中国等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乡村振兴、正风反腐、强军兴军、依法治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等体现出社会对国家发展的强烈关切。这表明(     
A.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D.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
2023-03-12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材料一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事业

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十年来,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二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知识,谈谈你对“伟大事业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事业”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建设文化强国”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23-02-2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据2022年6月17日人民网报道,近年来,内蒙古紧紧围绕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走出了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防沙治沙新路子。

在有效治理和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内蒙古培育发展了沙生植物种植与开发利用、特种药用植物种植与加工经营、林纸一体化和生物质能源产业化、沙区特种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沙漠景观旅游、节水灌溉和风能太阳能利用等六大类型沙产业。走出了一条沙漠增绿、百姓增收、企业增效的发展路子。结合全区实际,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力度。经过多年实践,内蒙古在技术措施上,探索形成了种子改良、节水抗旱、封沙育林等一大批适宜不同沙化类型地区的技术模式。创新了微创气流法造林、甘草平移种植、削峰填谷治沙、无人机飞播造林固沙等技术,显著提高了防沙治沙成效。从与沙抗争到人沙和谐,内蒙古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防沙治沙新路子,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相关知识,分析内蒙古防沙治沙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2023-02-10更新 | 621次组卷 | 29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普通班)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汀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之一。近代以来,植被遭受破坏,留下了生态欠账。1985年遥感监测数据,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146.2万亩,占国土面积的31.5%。

1996年至2001间,时任福建省领导的习近平多次到长汀调研,对当地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作出科学指导,提出“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殷殷嘱托,将“开展以长汀严重水土流失区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发出“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号召,誓要彻底扭转水土流失的状况。长汀人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沿着生态文明的正确方向,传承苏区精神及红土地文化,继续在绿色长征中迈出坚定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十年磨一剑,深入探索生态富民的实现路径,发展林下经济、苗木经济、生态旅游等产业,将一座座“火焰山”变成了“花果山”,将贫困县变成幸福乡。长汀在实践中不断求索解答“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之问,成功实现了环境修复和生态富民双赢。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相关知识,说明长汀是如何实现环境修复和生态富民双赢的?
8 . 2022年11月20日,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卡塔尔拉开帷幕。开幕式上,本届世界杯吉祥物拉伊卜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是一条会飞的充满动感的头巾,灵感源于阿拉伯人标志性的头巾,既美观又很有中东特色。拉伊卜的设计(     

①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②说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说明物质与意识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
④体现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5月12日是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河北省作为全国唯一兼具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海滨等地貌的省份,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每年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教育和提醒社会各界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切实减轻灾害风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为应对洪涝灾害,河北省防灾减灾救灾部门牢固树立风险意识,科学精准制定防范和应急处置方案,狠抓责任落实:围绕重要防洪工程、重点区域部位等组织开展拉网式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强化流域统一调度,统筹水库、河道、蓄滞洪区等防洪工程能力,实施科学精准调度,有效拦洪泄洪,充分行洪排洪,适时分洪滞洪,切实发挥防洪工程体系综合防灾减灾效益,实现“保安全、少损失、多蓄水”的目标。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河北省是如何“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的。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红色基因,助推乡村振兴。王家庄村位于甘肃灵台县星火乡中部,是抗日英雄高永祥的故里。近年来,王家庄村着眼农村基层实际、挖掘本村资源禀赋,加强乡村治理水平、夯实乡村振兴根基,探索出了“巩固一个红色堡垒,建设一支红色队伍,打造一个红色地标,推动一个红色产业”的乡村振兴新路子,画出了乡村治理、共谋发展的“同心圆”。

聚焦脱贫攻坚,培育红色产业。王家庄村依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组织“村社合一”的合作社流转,经营果园150亩,采取创办采摘园、“红色标贴”打造、贫困户入股分红,带动全村800多亩果园提质增效。通过县文旅公司负责衔接组织、县委党校开展党性教育、村集体参与利益分红、农户提供“长征饭”等措施,探索提出了“公司+村集体+农户”村企融合发展的模式,累计开展融合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乡村民俗体验、苹果采摘等为一体的红色文化旅游活动124场次,累计接待全县党员干部、学校师生开展现场体验教学、革命理想信念教育6000人次。

自脱贫攻坚以来,王家庄村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居环境,产业培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得到了巩固和提升,户户通上了自来水,苹果产业和劳务产业不断壮大,各级驻村帮扶单位献计献策,农民增收有了信心,有了保障。


结合材料,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角度,分析王家庄村民是如何实现脱贫致富的。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