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2016年8月20日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本届奥运会冠军。这是属于中国女排的荣耀时刻。比赛中女排队员们临危不乱,一锤定音,克服种种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这体现了(     
①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②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③ 拼搏精神决定着事情的成功与失败        
④ 按规律办事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2 . “忽如一夜春风来,满城尽是自行车”。近期,网约单车在大城市纷纷亮相,这种用手机实现预约、租用、付费的网约单车,有利于方便市民出行,缓解交通拥堵、实现低碳环保很快成为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的新宠,也成为资金和巨头争相投入的新赛道。然而,网约单车也遭遇不少尴尬:被盗、被破坏等现象时有发生,停车区域少,车道被占用各种违章也威胁骑车人的安全,甚至有网友直言“再坚固的车也抵挡不住一颗没有公德的心”。
(1)用“矛盾分析法”对材料中的现象进行分析。
(2)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为网约单车健康发展支招献策。
3 . 红树林作为热带及亚热带一种特有的植物群落,不仅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也具有防风消浪等生态功能。然而近年来,海南、广西等地由于各种人为因素致使红树林大片消失,环境急剧恶化。因此海南省政府迅速采取措施设立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使之成为中国最大的成片海滩森林。这一做法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正确的理论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要遵循客观规律       
④事物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 . 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如“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非常富有哲理。实际上,我们知道“画饼”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
B.意识可以代替物质
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
D.物质第一性,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5 . 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和物体之间“交流”,这就是物联网。物联网展示了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可以变得“有感觉,有思想”。这说明
①物联网的出现使物质与意识的范畴变得模糊化
②主体和客体在认识活动中通过中介的作用以信息的形式相互影响
③物联网的出现佐证了物质与意识的相互依赖性
④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同自然过程相联系又相区别的自觉社会过程
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③
2016-11-2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龙海二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6 . 网络流行用语已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如“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Wuli”等等,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B.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C.意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人“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根深蒂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妇女经济生活的独立,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国人生育观念悄然发生变化,对子女数量的追求由多变少,对孩子质量的追求提高了。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经历了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1971年,“四五”计划中,提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1973年12月,提出,“晚、稀、少”的政策。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鼓励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80年,中共中央提出:计划生育要采取立法的、行政的、经济的措施,鼓励只生育一个孩子。1982年修订的《宪法》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持续问题、老龄化问题、人口结构问题等开始显现。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1)结合上述材料,从唯物论角度分析上述材料对我国未来制定人口政策有何启示?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我国人口政策不断完善的原因。。
8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五个重大关系,其中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D.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
14-15高三上·福建泉州·阶段练习
10 . 社会公平是当前我国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党对社会公平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过程。我们党关于社会公平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
①真理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②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物质对意识具有依赖性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历史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16-11-26更新 | 36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3-2014学年福建省莆田八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