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原理及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8 道试题

1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提炼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中华文明就能为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提炼精神标识就是要回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激活文明传统的精神内核,为走好脚下的复兴之路提供精神支撑。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先哲们立足各自的时代,不断提炼精神标识,勇敢应对问题与挑战,用思想和智慧之光照亮世道人心。春秋时期,孔子用“仁”激活西周“郁郁乎文哉”的礼乐文明;南宋陆九渊用“心即理”唤醒个体的道德自觉。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我们站稳中华文化立场,以礼敬和自豪的态度对待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族复兴提供不竭的精神力量。


请结合材料,用“意识的作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提炼有道,更好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的作用。
2 . 2021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运动式“减碳”实际上就是空喊口号、蜂拥而上,抢风口、蹭热度、追热点。材料表明(     
①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②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要勇于承认错误,深刻认识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符合变化的客观实际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2-13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文综政治试题
3 . 近年来,有些地方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出现了不顾实际条件急于求成的心态。碳减排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运动式“减碳”不可取。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只有尊重客观实际条件才能实现碳减排工作的成功
②从碳减排实际出发是我们正确改造世界的前提
③碳减排的长期性受规律制约,不能主动加快减排进程
④在量的积累过程中必须克服贪功冒进思想的干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体制和政策体系逐渐转化过渡为实施乡村振兴的体制和政策体系。为此,乡村振兴工作应瞄准下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变化,按照目标、内容、方式等要素统筹谋划,根据人群与区域的发展特点精准施策,形成常态化发展机制,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政府、市场、社会、个体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力;发挥群众的劳动创造精神,强化“造血”功能,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实现农民主体由“被动扶”到“主动兴”转变,最大限度调动广大群众尤其是脱贫群体参与的积极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说明如何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5 . 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我国是一个种业大国,但不是种业强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为维护我国种源安全,党和国家作出了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的这一战略安排(     
①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体现了实践活动的能动性
③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④意在改造和利用客观规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躺平”是形容一个人有“放弃竞争,混吃等死”的心态,后逐渐成为“不上进”的代名词。《光明日报》等官媒先后呼吁“年轻人不要躺平”,“躺平”遭官媒批判,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因为“躺平”(  )
①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②忽视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直接现实性
③没有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是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消极思想表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为适应我国儿童生长发育的实际变化,国家铁路局近日发布《铁路旅客运输规程(征求意见稿)》,改变以往单一的儿童身高划分标准,拟对购票规则由身高划分改为以年龄划分。该征求意见稿的出台体现了(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B.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现实性
D.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8 . “我们要抓住建党一百年这个重要节点,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不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综合思维方法统筹谋划化解策略
②做好思想和工作准备,推动矛盾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变,变不利为有利
③尊重规律,下好先手棋,提高工作的预见性
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持从党的成功应对风险的丰富经验出发运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1-04更新 | 11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但由于当时我国的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早期的“714载人航天工程”搁浅。直到1992年我国启动“921载人航天工程”,提出以载人飞船开始起步,最终建成载人空间站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人发挥勇于探索、艰苦奋斗的劲头,咬繁牙关逐步突破了载人航天工程的三大技术难题:可靠的运载工具、安全返回和救生技术、救生极限条件下人体的保护,稳步推进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径向对接,开启为期6个月的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运营期间常态化驻留,标志中国载人航天朝着建设空间站迈出了重要一步。

材料二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的序幕,2016年,我国以此为标志设立“中国航天日”。此后每年的4月24日,我国都在全国不同的城市举办系列活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唱响“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旋律,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

每年中国航天日都会组织规模不同的上百场系列活动:举办航天展览,讲述中国航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展出“明星航天展品”,例如月壤;举办航天科学讲堂,邀请航天科学家给青少年介绍我国航天发站的状况,邀请航天英雄讲述自己为国赢得荣誉的经历,有时候公众还可以得到参观中国航天基地的机会,近距离与中国航天亲密接触。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分析中国航天人是如何实现中华民族逐梦九天夙愿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广大民众参加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的文化意义。
(3)请概括青年一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努力中应该具备的精神(一条即可),并简要加以哲学阐释。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要形成几个能够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以及一些重要城市群。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要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统筹区域发展应该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