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原理及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顺应和敬畏自然是中国古人道法自然的智慧和哲学思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开篇即以湿地起兴。“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在古人眼里,湿地充满了诗意之美。

“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我国制定和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


有人说,顺应和敬畏自然就能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对此,结合材料并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024-03-07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4 2.2运动的规律性
2 .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下列对成语的哲理启示分析正确的是(     )
①揠苗助长——规律是客观的,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刻舟求剑——物质是运动的,必须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③郑人买履——世界是物质的,必须坚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④按图索骥——思维和存在无同一性,必须坚持不可知论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4-03-07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4 2.2运动的规律性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市2022年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第七,属于不温不火的“中等生”。2023年该市成为烧烤“网红”城市,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慕名前去“打卡”,这个“中等生”为什么突然爆红了?

游客1说:“其他地方都是烤熟了端上来,这里每桌都有小炉子,服务员将七八分熟的烤串送到桌上后,我们自己再烤,很有参与感。用小饼卷小葱、烤串,再蘸酱料吃,味道香美,而且量大实惠,不虚此行。”

游客2说:“当地人民共同维护本地形象,塑造了‘人好物美心齐’的城市印象,与消费人群形成了更强有力和黏性的连接。”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该地为什么能成为网红城市。
2024-03-06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4 练习2探究世界的本质
4 . “福”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孟子从性善论出发,主张通过“思诚”即反省自身,达到至诚的境界;通过“养气”即养成谨守道义、凡事不动心的浩然之气,就可以达至幸福境界。荀子从性恶论出发,提出通过“化性起伪”的方法,改变、矫正人之恶的本性,发展善性,从而达至幸福。由此可见(     
①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从正确价值观出发
③人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④主体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3-0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4 6.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年,T市发改委提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绿色理念,立足我市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发展基础,以新型功能材料、大数据、现代能源、生态食品饮品药品、林业、文化旅游六大主导产业为突破口,全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这启示我们(     
①创新意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创造新的规律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④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稀三箩,密三箩,不稀不密收九箩;地尽其用田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肥田土好栽稀些,瘦田土丑栽密些……”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上述农业谚语启示我们(       
A.要将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作为行动依据
B.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C.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D.自在事物的联系依赖于人为事物的联系
7 .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把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土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29更新 | 601次组卷 | 208卷引用:2017-2018学年度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练习题
8 . 2023年8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古老的非洲大陆蕴藏着朴素而深邃的智慧。非洲有句谚语说,“独行快,众行远。”乌班图精神倡导“我们在故我在”,强调人们彼此依存、密不可分。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①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②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③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亩林       ④二人同心金不利,天与一城为国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下面漫画《“面子”浪费》(作者:商海春)讽刺了一些人(     

①过分注重“面子”,造成“舌尖上的浪费”

②主观想象,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

③割裂了“剩菜打包”和没“面子”之间的联系

④臆造了“剩菜打包”和没“面子”之间的联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1-24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3.1 课后分层作业巩固提升(B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美丽中国建设,好的生态环境是基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使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在具体划定过程中,国家坚持“应划尽划”与实事求是相结合,将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和生态极脆弱区识别出来,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4-01-21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2.2课后分层进阶高考(C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