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为什么登山者选择曲径登顶,滑雪者选择曲线奔向终点,河流选择蜿蜒流向大海?原来经过试验和论证,两点间最快的路线并不是直线,而是一段旋轮线,也被称为“最速曲线”。两点之间最短距离是直线,但选择曲线也许是解决问题的最快路径,这是因为(     
A.创新有助于改变思维方式借势而行
B.成功的路径取决于创新的思维方式
C.质疑权威否定一切有助于开拓创新
D.创新意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2022-05-16更新 | 172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二必修4第三单元 学科素养和高考模拟训练卷
2 .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2020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作出全面部署,为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明确了任务目标,指明了落实路径。这表明(       
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的社会意识能推动社会进步
③改革应着眼于事物关键部分,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变革经济基础方能适应环境治理需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兴修水利、治理大江大河、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经济长期快速发展也积累下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直面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经验,将中华文明“天人合一”“顺天时,量地利”等生态文化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时代难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引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善。我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为推动全球绿色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2021-11-11更新 | 687次组卷 | 26卷引用:选择性必修4第二单元综合测试试题
4 .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实现全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既定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为此必须继续采取产业精准扶贫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兜底脱贫一批等措施。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根据材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致贫的原因多样,印证了矛盾着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②脱贫的手段各异,说明了意识可以促进脱贫工作的开展
③脱贫的任务艰巨,要求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激发内生动力
④脱贫的时间紧迫,必须超越历史条件,创新扶贫开发路径
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③
2021-04-27更新 | 207次组卷 | 114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练习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