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为什么登山者选择曲径登顶,滑雪者选择曲线奔向终点,河流选择蜿蜒流向大海?原来经过试验和论证,两点间最快的路线并不是直线,而是一段旋轮线,也被称为“最速曲线”。两点之间最短距离是直线,但选择曲线也许是解决问题的最快路径,这是因为(     
A.创新有助于改变思维方式借势而行
B.成功的路径取决于创新的思维方式
C.质疑权威否定一切有助于开拓创新
D.创新意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2022-05-16更新 | 172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二必修4第三单元 学科素养和高考模拟训练卷
2 . 近日,贵州茅台与瑞幸咖啡推出的联名咖啡“茅台瑞幸酱香拿铁”正式上架。茅台的外包装风格,咖啡的属性,酱香的风味,很快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爆火出圈,该商品的研发(       
①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性思考
②说明创造性思维的思路新、方法新、结果新
③利用检核表法中的“组合”法进行思维发散
④表明经过实践检验的创新思维才有实际价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10月24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

材料一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一桥飞架三地,将香港和珠海、澳门的陆路4小时压缩到30分钟,大大降低物流运输成本,促进三地的贸易投资、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和发展。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共有三座通航孔桥、七座桥塔,桥塔设计结合了美感、文化、气候和水文条件,寓意深刻:“中国结”桥塔寓意着三地文化的交融,“风帆”双塔象征着一帆风顺,“海豚”塔所代表的是栖息在此的“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针对跨海工程“低阻水率”“水陆空立体交通线互不干扰”“环境保护”以及“行车安全”等苛刻要求,港珠澳大桥采用“桥、岛、隧三位一体”的建筑形式。大桥全路段呈S型曲线,桥墩的轴线方向和水流的流向大致取平,既能缓解司机驾驶疲劳,又能减少桥墩阻水率,还能提升建筑美观度。港珠澳大桥是我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建设者们克服恶劣的海洋施工条件等困难,发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港珠澳大桥精神,奋战8年,创造了新的“中国奇迹”。

材料二在多年的桥梁工程建设实践中,我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港珠澳大桥涵盖了公路、桥梁、隧道以及人工岛等多项不同领域工程建设,是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技术的超级集合体,很多关键技术和施工方法在世界上没有经验可循。大桥线路需经过伶仃洋航道和香港国际机场航线,一方面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和航班降落限高需求,还要满足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使用寿命120年的要求。一系列技术难题倒逼建设者不断创新,在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400多项发明专利和新型实用专利,创造了大桥防风防腐防震技术、世界最大钢箱梁和桥塔的制造安装、世界最长海底隧道的生产浮运安装等7项世界记录,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经过近一个月的试运行和检测,10月24日,大桥正式通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的作用”知识解读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
(2)结合材料二,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道理的?
4 . 思维导图
2023-01-06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整体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工匠精神”是一种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的要求,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提高到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从哲学方法论看,这种工匠精神强调的是
①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不要“墨守成规
②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执两用中”,不要“标新立异”
③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不拘一格”不要“技图素属
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追求卓越”不要“因循守旧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2020-02-11更新 | 536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单元提升训练卷: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6 . 下图漫画《举得起放得下,叫举重;举得起放不下,叫负重》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D.人们对同一对象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7 . 漫画《夸夸其谈》(作者:翟桂溪)讽刺了一些人不懂得(    

①实践以认识为基础,必须反对主观主义作风

②理论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指导实践活动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坚持走群众路线

④从实践中获得的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下面漫画《领导还是被领导,有时候确实要看实力》,启示我们(     
A.对事物的认识取决于客观事物本身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认识事物必须把握其发展的趋势
9 . 下边漫画《三过家门》(作者:宋旭升)告诉我们(       
   
①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紧迫性
③要重视人们实践活动的社会性、主观能动性
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下图漫画《钻研》(作者:丰子恺)讽刺了一些人研究巨籍古典的动机与态度。这启示我们(     

①对优秀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辩证取舍            
②要融通不同文化资源,推动古典文化发展
③真理是客观的,不因权威地位变化而变化            
④认识的上升性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实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