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认识具有反复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反腐倡廉是党心所向,民心所思。
材料一   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强调要“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对当前反腐败斗争路径选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世界各国的反腐实践一再证明,最有效的反腐措施就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因此,反腐创新的重点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树立新的理念思路,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世界各国既有的成功经验也值得中国在未来反腐道路上加以借鉴。反腐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材料二   被称为“史上最大尺度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在某卫视一经播出便掀起了全民追剧热潮。廉洁自律的达康书记,群众至上,雷厉风行;“小官巨贪”的赵德汉,豪宅中的一面墙、一张床全是现金,被抓时痛哭流涕……剧中这些画面,悄然间将“不能腐”“尚廉洁”的理念传入人心,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及其家人意识到,清廉是最好的“护身符”。该剧之所以圈粉无数,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写实,戳中了当下中国腐败这个社会痛点。《人民的名义》传递出国家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与必胜信念。随着该剧热播,廉荣庸耻的清新风气正在全社会形成。
电视剧是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的艺术品种,而现在一些电视剧一味追求搞笑、娱乐至上,卖人气大于卖创作,靠营销大于靠作品,希望《人民的名义》能给电视剧产业界带来一股正气。
(l)结合材料一,从认识论的角度,请你分析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人民的名义》热播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什么启示。
(3)全媒体时代,不少媒体对“娱乐至上”推波助澜,请你就如何避免“娱乐至上”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2017-06-1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舒城中学2017届高三仿真(三)文综-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2017年开始,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 这些“高而不冷”的优秀文化节目唤起了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份对家、对国、对传统文化的情愫. 
这几档文化类节目制作者创新思路,克服文化灌输与道德规训的“积弊”紧紧抓住中国受众的传统文化情结这个文化的痛点,用人同情感凸显文学之美,用人文情怀加深节目厚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之美给予了精准的电视阐释,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诉求,不仅让观众得以在屏幕上邂逅诗和远方,更是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和反思. 
但也有网友对这些节目提出了批评:有网友指出,这些节目的制作形式基本停留在背诵、记忆层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不甚紧密.还有网友认为主持人“尽说些漂亮而毫无营养价值的话”,或者吐槽其把“备课材料”念出来.网友们的不同评价,对文化类节目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 
(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阐释材料中的文化类节目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和反思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正确看待网友的批评意见. 
(3)针对网友的批评意见,请你就如何改进文化类节目的制作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3 . 材料一: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提出和实践,互联网思维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并很快渗入人们的生活实践中。究竟什么是互联网思维,虽然目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互联网思维应该是相对于工业化思维而言的,它打破了工业化时代的标准思维模式,适应了互联网时代的需要,是对工业化思维的升华,是工业化和信息化有机结合条件下的一种崭新思维模式。
材料二:对如何通过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个别地方政府仅仅把国家政策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落实到具体实际行动中;有的则认为,这不是什么难事,有发达国家、先进省份现成的经验,人家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这是一劳永逸的事。
(1)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人们对互联网思维为什么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2)请运用认识论道理,分析材料中个别地方政府所犯的错误。
2016-11-26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屯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2018年是中国“真理标准大讨论”40周年,也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40周年。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材料一人类对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认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各派哲学没有科学地解决真理标准问题。主观唯心主义者从主观精神范围内寻找真理尺度,他们有的以“圣经”、“圣人”言论为标准,有的以自己的观点、多数人的意见为尺度;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猜测到实践是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但他讲的实践是一种精神活动。旧唯物主义者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对真理标准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由于他们不懂得真正的社会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也没有科学地解决真理标准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给予科学界定,并将它引入认识论,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真理标准问题,认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人类追求真理标准的过程充满了坎坷与艰辛,不可能一蹴而就。

材料二我国40年来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党在领导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推动经济建设来说,就是破除对“苏联模式”和西方经济理论的迷信,坚持生产力标准。对于思想建设来说,它并不单纯是一场学术争鸣,而是一场真正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从“两个凡是”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从长期的“左”倾思想的禁锢下解放出来,从而引发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可以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不但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而且直接催生了伟大的改革开放。


(1)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派别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错误,并说明人类追求真理标准的过程充满坎坷与艰辛的原因。
(2)运用文化作用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真理标准大讨论”在推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
(3)请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发扬“真理标准大讨论”的精神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于2023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无障碍环境建设制定专门性法律。

为保障我国残疾人、老年人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更好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2012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颁布实施后快速发展。但总的来看,我国无障碍建设整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尚不匹配,需要制定一部专门法律,对无障碍环境建设进行集中规范。2022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如何落地?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邵道新表示,目前已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1735家残疾人、老年人常用的网站和手机APP完成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一线专项调研,进一步摸清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生活背景残疾人和老年人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发现真问题、采取真行动、提出好举措,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有针对性的改造升级措施。尽管建设过程中,还可能面临配套的政策、资金、设施等诸多问题,但新时代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的决心不能动摇、行动不会止步。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我国如何开展好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我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从最初的简单扶贫到现在的精准扶贫,几十年间我国扶贫的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扶贫的含义逐步深化、扩展。起初,政府为解决贫困户温饱问题,给予贫困户资金和政策的帮扶,让不少贫困群众感受到了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但也有一部分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把党的扶贫好政策错误地当成了养懒人的政策,争着当贫困户、低保户。这让我们开始反思:扶贫,造血比输血更重要,精准比粗放更重要。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提出了“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考察时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要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扶贫政策从简单到精准的变化体现的认识论道理。
(2)请你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方法论建议。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福建省从2021届开始,实行新的高考方案,该方案明确了高考科目设置为六科,除了必选的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之外,其他三门考试科目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选择性必修学科中自主选择,即六选三。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新生,是新高考方案的第一届考生,为适应高考改革,他们将全面推行走班制教学。所谓走班制是指六选三的选择性必修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而学生则打破原来的传统固定班级,根据自己的选择,重新组合到选择性必修学科班级上课。这种班级重组,有人测算竟有近20种不同的上课组合。有人担心教学管理将会混乱而采取批评态度,有人则赞赏这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走班制,不同的地方和学校对它的态度有差异,专家、学者、老师、学生褒贬不一,不尽相同。走班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已有良好的开端,但是走班制的推广依然任重而道远。


(1)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阐明不同的人对“走班制”的认识为什么会不尽相同?
(2)运用哲学的有关知识,请就如何推进“走班制”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要求:语言简约、观点明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工智能是通过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

人工智能应用前景广阔,但其潜在的风险也引发广泛讨论。有学者认为,在面对复杂的伦理问题时,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陷入不可预知的选择困境。更有学者表示,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不是要取代人类,而是与人类互补,增强人类的能力。因为只有人类才具有创造力和目标,而机器只关注如何解决眼前遇到的问题。


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争论深化了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识,推动人工智能迈向更广泛的实际应用。运用认识论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说明。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扶贫开发的标准、目标、政策等也在不断进行着调整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从90年代中期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布一系列纲领性文件:1994年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2001年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2011年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这一系列纲领性文件有力指导推动了我国扶贫工作的开展,到2020年底,我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出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中国奇迹。


结合材料,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部署扶贫开发工作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