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认识具有反复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从新中国成立初的百废待兴到中国教育事业迎来期待已久的春天,从上世纪末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新时代追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再到今年“双减”政策的落地,中国教育改革一直在路上。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对加强课后服务提出保证服务时间、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渠道等明确要求,旨在增强学生和家长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意见》从解决家长上班时间无法接送、学生个性化需求满足、课后服务资源的拓展及加大对课后服务教师和人员激励等方面提供了指导。然而,新的措施也滋生了新的担忧。部分家长反映:政策最怕的是不执行,束之高阁,挂在墙上、说在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刀切式的新措施能不能真正为中国家庭减负,解决中国大部分家庭的实际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具有反复性”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我国教育改革“一直在路上”。
(2)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角度,就如何使双减政策在担忧中前行提两条建议。
2021-12-07更新 | 276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政治试题
2 . 假日经济(Holiday Economy)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的行为,带动供给、带动市场、带动经济发展的一种系统经济模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近四年假日经济部分数据

(1)结合材料一,解读图标信息。

材料二   假日经济激发消费市场澎湃动能,随着消费升级趋势的日益明显,假日经济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变革。

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推动下,各地纷纷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和消费活动,从山东淄博到黑龙江哈尔滨,从甘肃天水到河南开封,不断挖掘旅游资源,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服务的品质、旅游的舒适度以及文化精神的享受。传统的观光游逐渐被深度游、体验游所替代,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健康旅游等崭露头角;基于互联网的在线预订、定制旅游等新型消费模式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旅游+”“+旅游的融合发展,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机结合,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创造平台,进而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这是对旅游功能和地位的重新认识,也是对旅游产业的拉动力、融合力、聚合力的归纳与提炼,不仅拓展了假日经济的外延,也为传统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自今年3月底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外国人入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以来,我国已推出一系列便利外国人入境的政策措施,助力入境旅游市场热度攀升。

(2)结合材料二,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假日经济是如何激发消费市场澎湃动能的。

材料三   自假日经济形成以来,连续多年不断刷新出行记录和消费记录,持续为我国内需做出了贡献。但是在拉动消费的同时,也出现了假日内社会的治安、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交通拥堵、假日后上班族的假日综合症等问题。长期以往,假日经济的前景将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情况,有网友另辟蹊径,建议分时休假,为假日分流,这样既能让各市场处于饱和状态的同时还能够保证服务的质量,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假日消费的满意度。

(3)结合材料三,用《政治与法治》《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探讨政府应如何应对假日经济带来的挑战。

材料四   近年来,假期调休政策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不少人对当前的假期调休不满,表示这样调来调去,并没有增加假日总数。一些网友吐槽称,在清明和五一假期调休后,凑假模式下,连续几个星期双休都变成了单休,假期前后上了三个六天班,上班族伤不起,因此不少人认为调休打乱了正常的工作生活节奏,增加了工作压力,并对社会运行秩序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支持者认为调休能增加连续休息时间,促进旅游消费和经济发展.

(4)人们对于假期调休存在不同的看法。结合材料并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5)运用两种创新思维方法,就如何更好推动假日经济发展提两条建议,要求:思维方法和具体做法相对应。
2024-05-3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全真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3 . 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被称为防疫“新十条”。“新十条”针对新冠病毒变异株的特点,对风险区域划分、核酸检测范围与频次、感染者隔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修订。这是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科学性、精准性的有力举措。这一修订的哲学依据是(       
A.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B.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要学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坚持从实际出发是正确把握规律、解决问题的前提
D.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能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G20)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8年,二十国集团已先后召开了十次领导人峰会,在应对危机、复苏经济和促进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2008年11月,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二十国集团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首次举行。峰会主要议题是评估国际社会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2011年11月,由于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发酵、美国经济复苏步履维艰、新兴经济体面临保增长与抑通用两难困境,法国戛纳峰会主要议题是欧债危机、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发展问题和全球治理等。
2016年的中国杭州峰会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面对世界经济虽总体保持复苏态势,却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速等多重风险和挑战。中文失去G20就《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达成了共识,一致决定通过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方式,为世界经济开辟新道路,拓展新边界。
(1)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国集团是如何探索全球经济发展的。
(2)有人认为,“有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每个成员国就能应对危机,发展经济”。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和实践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3)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请你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2016-12-13更新 | 3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重庆巴蜀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扶贫开发的标准、目标、政策等也在不断进行着调整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从90年代中期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布一系列纲领性文件:1994年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2001年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2011年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这一系列纲领性文件有力指导推动了我国扶贫工作的开展,到2020年底,我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出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中国奇迹。


结合材料,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部署扶贫开发工作的。

6 . 研究发现青蒿素,解决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医人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
2019-11-13更新 | 164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2-2018年全国卷非选择题:哲学部分题组整合训练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一桥通三地,天堑变通途。

材料一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目前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海底沉管隧道,要达到大桥120年使用寿命的高要求,必须保证海底沉管不渗漏。为了降低混凝土开裂的风险,从配方设计、施工过程到质量控制,每一道工序都要经过严格验证。沉管预制技术攻关团队克服各种困难,耗费两年时间进行了一千多次的比对试验,终于研究出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的“超级配方”,创造了近100万方混凝土无裂缝的奇迹。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岸的重要枢纽。港珠澳大桥运营促进三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畅通,促进三地在经济贸易、科技创新、旅游观光等多个领域的深度合作。但是在大湾区内部,政治层面存在两种社会制度、三套法律体系、三套司法体系,经济层面存在三套货币、三个关税区,面临着来自法律、政策、营商规则等多层次多方面的衔接问题。促进规则衔接,破除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便捷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是大湾区建设初始阶段的关键所在。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反复性、无限性的知识,说明沉管预制技术攻关团队如何解决沉管隧道技术难题。
(2)有人认为,港珠澳大桥运营就能建好粤港澳大湾区。请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的特点对这一看法加以评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