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认识具有反复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     )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3-24更新 | 82次组卷 | 74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为什么人们觉得东北的大米比较好吃?经过研究发现,东北米和南方米的根本差别是在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上。东北米里支链淀粉居高,而南方的大米中直链淀粉多,这与两地气温和地域有着密切的关系。北方秋季光照充分、昼夜温差大,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低、质软、口感好。这说明(       
A.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对大米口感的认识有反复性
B.发现东北大米更好吃秘密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农业技术变革
C.科学实验是人们能够正确认识大米口感区别问题的基础
D.没有人主观能动的研究和实践,就没有不同口感的大米出现
20-21高二上·北京·阶段练习
3 . 读资料卡。

资料卡


1945年,弗莱明在发现青霉素17年后,与另两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
2017年,霍尔等三人在发现人体“生物钟”原理33年后才获奖。
追溯至20世纪,诺贝尔奖首次颁发后的10年,获奖者平均年龄仅56岁。近10年,该奖项得主的平均年龄为67岁。
人们发现科学家获诺贝尔奖所需等待的时间似乎越来越长,获奖得主年龄也越来越大。这是因为,通常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会严谨地对研究成果进行验证,部分研究成果有时甚至需要经过数十年的评估,才能确定研究价值,这也是诺贝尔奖能延续至今的生命力所在。评委会这样做的合理性在于(       
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要在发展中被不断颠覆
③复杂问题的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④人们对复杂问题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12-23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四十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政治试题(选考班)
4 . 北京是历史名城,是新中国首都。北京正在展开发展新蓝图。

【探寻城市定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进行过多次城市总体规划,其中在城市定位上具有代表性的是:

时间规划文件城市定位
1958年《北京市委关于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向中央的报告》北京不只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而且还应迅速地把它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工业基地和科学的技术中心
1983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2002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2017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1)依据上述材料,谈谈北京城市定位变化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疏解非首都功能】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一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指出:“中心城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集中承载地区,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地区,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主要地区。”“有序推动核心区内市级党政机关和市属行政事业单位疏解,并带动其他非首都功能疏解。”

2018年始,北京市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将陆续迁往城市副中心,并带动40万人向外疏解。有关机关迁出后,原有办公空间如何处置?社会上出现几种意见。

意见一:如果腾出的办公地点由其他单位迁入,中心城区疏解人口的问题难以解决。因此,应该抓住机遇,痛下决心,坚决拆除原址(属于文物保护单位除外),改建成绿地、公园,让《总体规划》提出的“森林进入城市”蓝图早日变为现实。

意见二:疏解腾退空间应优先用于保障中央政务功能,缓解办公空间紧张问题,履行《总体规划》提出“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的工作服务”的职责,提升首都功能。

意见三:疏解腾退空间继续由原单位保留和使用,这样可以方便首都群众办事,履行《总体规划》提出“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职责。


(2)如何处置原有办公空间是一个复杂和棘手的问题。请你就上述一条意见,结合首都城市战略新定位,从眼前与长远或舍与得的角度加以分析。要求:分析具体,有理有据。
2020-12-19更新 | 1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四十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政治试题(选考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哲学课上,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观看关于捕杀海豚的纪录片《海豚湾》,并要求写出自己的感悟。有同学说“唯有了解,我们才关心;唯有关心,我们才会采取行动”,有同学联想起“给文明以岁月,给岁月以文明”,也有同学追问“难道强者的存活,只能靠弱者的牺牲才能换来”。这反映了(   
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
②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是无法判断的
③不同主体面对同一客体,思考的对象是完全不同的
④认识会受主体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每年,癌症在全球范围内杀死数百万人,由于癌症的复杂性,诸多科学研究仍只是窥见了冰山一角。瑞典卡罗琳医学院于2018年10月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这进一步坚定了人们战胜癌症的信心。这体现了(   )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
④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11-2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7 . 人们围绕转基因农产品是否安全的争论一直十分激烈。“挺转派”认为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善农产品质量、提高产量,“反转派”认为风险难以判断,安全有待检验,不应推广。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转基因”是有害还是无害,仍然没有定论。


请运用哲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人们对转基因农产品的认识不能一步到位。
2020-11-2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一五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选考)
8 . “异想天开”往往能为科学探索提供鲜活的命题和无限的遐想空间,把“异想天开”与严谨的科学求证结合起来,可能会取得更多突破。科学探索中的“异想天开”(   )
①源于科学家聪明睿智的大脑                    ②证明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③是科学家努力钻研的必然结果                 ④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本前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小西在圆明园秋游时,看到了珍贵鸟类动物“花脸鸭”,联想到了我国的脸谱艺术。查找资料后,惊奇地发现“花脸鸭”的名字是宋朝时从西方传过来的,而脸谱文化是清朝才出现。人们看到“花脸鸭”马上联想到“花脸谱”,进而去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见(       
A.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B.意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C.“花脸鸭”与“花脸谱”之间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D.“花脸鸭”与“花脸谱”之间是一种自在事物的联系
2020-11-2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大第二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选考)
10 . 一堵墙挡住了视野,找个东西把脚垫高,问题就解决了。可是,找不到垫脚之物,于是,便把墙上的砖拆掉垫在脚下……。漫画给我们的警示与下列古诗所蕴含的哲理最为接近的是(  )

A.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020-11-22更新 | 60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政治(福建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