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认识具有反复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在数千年的文明历程中,我国流传下来了数量丰富的历史典籍,其中有以编年体著称的《春秋》,有以国别体传世的《战国策》,还有开创纪传体传统的《史记》等等。不同史书往往对同一历史事实在记叙方式、细节描述、价值评价等方面存在差异,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征,这表明(     
①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多次反复循环的
②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受到认识方法的影响
③历史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④不同的社会条件会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8-09更新 | 8594次组卷 | 49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不少曾经的扶贫工作队队长,无缝衔接担任了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他们面临从以前管好“每棵苗”到现在抚育“一片林”、从以前作答“客观题”到现在应对“主观题”、从以前“串门多”到现在“出门多”等一系列挑战。从哲学上看,这是基于(       
①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②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③任何事物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6-14更新 | 4971次组卷 | 27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3 . 历经半个多世纪探索,“枫桥经验”铺就了一座座连接党心民心的连心桥,巩固了公安民警与人民群众鱼水深情的警民桥,架设了社会和谐、乡村和美、百姓和顺美好愿景的平安桥。如今,“枫桥经验”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告诉我们(       
①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立足自身需要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认识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
④人可以认识、把握、创造和利用社会规律造福人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6-14更新 | 5717次组卷 | 44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和斗争是不断前进的。最早爆发新冠肺炎疫情时,人们不知道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因此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控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确定病毒来源于动物,人与人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因此主要防止疫情蔓延的办法是把患者隔离,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防控还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会在不远的将来最终取得成功。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说明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历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古至今,人类对火星这颗神秘的红色行星的探索,从未停止。

人类一次次突破技术的限制,飞出地球,迈向深空,开展了史无前例的探索。正是这些探索让人类有了更大的的梦想一我们可以移民火星吗?

有人认为,火星的表面有水存在的迹象,这是导致生命起源的重要因素。虽然火星上没有氧气,但科学家设想要用尖端科技改造火星环境,以适合人类居住。而且在人类登上火星之后,移民火星就不再是科学幻想,这一天也将变得越来越近。

也有人认为:火星大气层很薄,表面平均气压约为地球的0.75%,成分为95%的二氧化碳,氧气极少,同时充满尘埃。地表温度白天可达28°C,夜晚可低至-132°C,平均-57°C。相比于地球,火星完全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移民火星只是人类的幻想。


“我们可以移民火星吗?”,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6 . “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让黄河变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黄河治理的新路子( )
①贯彻了新发展理念,促进高质量发展
②避免了治理过程的曲折性和反复性
③坚持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④体现了从普遍性到特殊性的认识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我才夹了一筷子,你就送我一桌子。”一些互联网内容平台提供商为了追求用户黏性,以便使自己获得更多的“流量”,便运用大数据算法,根据用户的习惯,推送他们“喜欢”的信息,甚至是一些低俗、无聊的信息。于是,用户以为浏览了许多信息,得到了许多反馈,实则信息非常单一。这种现象被称为“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看似“越来越懂你”,实际上使人在无形中失去了解不同事物、不同观点的机会,在不断重复和自我确证中固化已有的思维,而排斥与自己相异的观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英国哲学家培根都曾提出要打破“洞穴假象”,而本意为开放、多元、共享的互联网却形成了其特有的“数字洞穴”。正如有的人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只有“破茧而出”,才能避免闭目塞听、作茧自缚,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我们怎样才能避免陷入信息茧房。
8 . 一堵墙挡住了视野,找个东西把脚垫高,问题就解决了。可是,找不到垫脚之物,于是,便把墙上的砖拆掉垫在脚下……。漫画给我们的警示与下列古诗所蕴含的哲理最为接近的是(  )

A.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020-11-22更新 | 604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政治试题
9 . 《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王戎得出“道边李苦”的结论,是因为他
A.认为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B.把物质资料生产作为认识活动的动力
C.有不受自身认识条件限制的超人智慧D.能利用联系来推断认识对象的属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